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2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类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夜光藻与蚤状角藻都具有鞭毛,夜光藻完全异养,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同时兼有异养。 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甲于其运动特性,可以选择光照适宜和营养丰富的水层,更有利于生长繁殖,比其他硅藻类更易形成赤潮。同时外部的环境条件下,包括生物的,海水的理化因子及气象要素也是每次赤潮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52.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2003年5月28日至7月21日以地中海指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赤潮发生前后,海域水环境中水温、盐度、pH值、DO、COD、无机氮(D IN)、活性磷酸盐(PO4-P)、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种群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次赤潮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水中丰富的无机氮和PO4-P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营养基础,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诱发硅藻赤潮的原因之一,海水中PO4-P则是硅藻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水中DO含量变化可作为赤潮预报的主要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253.
根据2002年5月对同安湾6个采样点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2门35属74种,其中硅藻门67种,甲藻门7种。优势种为奇异棍形藻(Bacillaris paradoxa),其次为海生斑条藻(Grammatophora mar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种类以广温广盐种为主。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7种,主要种类有奇异棍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同安湾赤潮的发生与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4.
姚炜民  金彬明  徐菊妹 《水利渔业》2006,26(3):73-74,94
通过对发生在2004年5月洞头列岛附近海域的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赤潮的连续监测发现:赤潮发生期间,环境化学要素变化明显,pH、DO、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随着赤潮发生、维持和消亡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赤潮消亡速度与该海域的风、浪和水体中磷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55.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港口、海洋矿产、滨海旅游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广阔前景。但随着我省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海洋的不断开发,排入海域中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与日俱增,过量的入海污染物已超过我省海域的自净能力,表现为沿岸海区环境质量呈逐年退化趋势,近海污染范围持续扩大,导致海域中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局部海域因水域污染严重,其危害不仅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我省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对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我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不仅可为规划海洋经济,调  相似文献   
256.
大连湾赤潮生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澄源 《水产学报》1982,6(2):173-180
本文报道了1979年4月至10月在大连湾进行赤潮生物调查研究的结果。在大连湾里,特别是臭水套、甜水套和大连湾沿岸海区已达到富营养级或过营养级。对于某些浮游生物的增殖以至发生赤潮具有一定条件。在该区域内,特别在夏季存在多种赤潮生物,是大连湾赤潮发生的潜在因素。文中对该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种类、分布范围、生物量,以及优势种和它的季节变化等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57.
东海1972年一次毛丝藻赤潮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亚瞿 《水产学报》1982,6(2):181-189
1972年8月至11月于东海北部(30°N—32°N,127°E以西)部分海域中所出现的赤潮是由蓝藻门中的三种毛丝藻组成,即(1)汉氏毛丝藻 Trichodesmium Hildebrandtii Gomont(2)薛氏毛丝藻 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Gomont(3)红毛丝藻 Trichodesmium erythraeum Ehr.。其中汉氏毛丝藻为优势种。这次赤潮主要形成于长江口以东外海,9月份后虽扩大分布区,但仍以东部海区最密集。11月后逐渐消失。此次赤潮最明显的危害表现在对饵料基础的破坏上,它能引起鲐、鲹鱼索饵渔场位置的改变和洄游路线的变化,从而促成减产。经分析,此次形成赤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由该年夏季气旋而引起的涌升流和连续的强台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以使上、下层搅拌剧烈,营养盐充分溶于水中增加了肥沃度。加上秋季水温偏高和高温水体的出现,也为热带性藻类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作者建议,今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应加强对海洋污染和赤潮预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8.
黄骅沿海赤潮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启东 《海洋渔业》1994,16(2):63-68
<正> 一、前言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循环水大量排放入海,致使河口、港湾和沿岸水域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也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以前我国有记载的赤潮仅有3次,70年代增到9次,而80年代则发生了29次。赤潮不仅破坏了局部海区的生物资源,给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59.
浙江北部沿海富营养化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守宇 《水产学报》2001,25(1):74-78
运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权距离要领结合隶属度的模糊评价方法,以化学耗氧量,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生物学参叶绿素a为指标,对浙江北部沿海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重 权向量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并对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矩阵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以隶属法和累加法两种方式给出,结果表明,浙江北沿海约76.6%的调查海域处于中营养和中富营养状态之间,低于和高于此状态扮别占16.6%和6.7%,评价指标重要度的不同排列会对最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累加法的评价结果比隶属法更接的接近实际,富营养化程序高低与赤潮发生的相准相性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0.
赤潮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绪兴 《水产科学》2006,25(1):45-47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对渔业资源危害最大的就是赤潮,赤潮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受到了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1赤潮及其成因1.1赤潮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