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通过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Hada)Hada]对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an)生长及其叶绿素a(Chl-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的克生作用会明显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同时赤潮异弯藻也会抑制孔石莼的生长,且孔石莼生理生化特性对其有明显的响应。赤潮异弯藻会使孔石莼CAT活力和MDA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GPX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T-AOC和T-SOD活力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Chl-a含量并无明显变化。推测赤潮异弯藻克生作用诱导孔石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是藻体受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2.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3.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在不同碳(C)、氮(N)、磷(P)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期为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理筛选优良藻种(株)。结果表明,这7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与C、N、P浓度总体呈正相关。相较对照组,C对旋沟藻、骨条藻和拟微绿球藻比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5%、19%和19%,P对比生长速率的最大促进作用介于25.01%~446.60%,硝酸盐为16.54%~77.52%,铵盐为15.79%~88.82%,尿素为25.16%~71.43%。7种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总体呈负相关,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拟微绿球藻和扁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其他藻华种相比无显著差别。微藻的氮磷吸收速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升高趋势,单位氮磷利用效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降低趋势。培养液中P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氮磷比均呈升高趋势。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亚心形扁藻可用于养殖尾水氮磷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244.
《水产科技》2006,(1):44-44
海藻与贝类混养,相当于在大海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近期在汕头市举行的海洋藻类科技发展论坛上,汕头发展海藻贝类养殖业形成全国少见的海洋生态链的新模式引起国内专家重视。据介绍,汕头率先在国内发展海藻贝类混养实现一举两得,不仅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有着积极意义。有专家认为,赤潮近年为何不敢进犯汕头海域,  相似文献   
245.
赤潮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绪兴 《水产科学》2006,25(1):45-47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对渔业资源危害最大的就是赤潮,赤潮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受到了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1赤潮及其成因1.1赤潮基  相似文献   
246.
厦门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及2004~2005年厦门海域赤潮的监测结果和相关资料,对赤潮多发性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资料显示,太阳黑子活动峰年的前后3年是赤潮的多发年份、5~7月是多发季节、多发月份的中小潮期是多发日期.赤潮生物具有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同时也反映了太阳黑子活动、季节变化、引潮力变化和气象条件能够通过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影响赤潮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47.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年4-5月东海122°00′~123°30′E、29°00′~32°00′N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和赤潮生物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共鉴定桡足类40种,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水蚤幼体(Eucheta larvae)、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等,并以中华哲水蚤占绝对优势.桡足类总丰度均值为154.97 ind·m-3(5.00~649.85 ind·m-3),最高丰度区(>500 ind·m-3)主要分布于长江口30°30′~31°15′N、123°15′E以东水域.多样性指数值在长江口以北是近海高于外海,长江口以南是外海高于近海.桡足类种类数与表层水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R=O.713,P<0.01).桡足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样中硅藻丰度,桡足类总丰度与夜光藻丰度呈非线形相关关系,前者可用肥力与产力模型描述,后者可用有效积温模型表达.  相似文献   
248.
2002年8月,在黄海北部大连湾棉花岛海域发生的丹麦细柱藻赤潮中,跟踪测定了赤潮生消过程的生物数量及各环境要素。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该海域丹麦细柱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H、叶绿素a、水色、DO、活性磷酸盐、COD以及透明度是指示(影响)赤潮生物细胞总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49.
赤潮的危害     
青石 《世界农业》1998,(8):44-44
赤潮的危害江苏扬州大学农学院青石现代海湾污染日益加剧,造成的赤潮已被称为“海洋瘟疫”。微小的有色单细胞藻类大量生长,致使海水变成红色、棕色、甚至绿色,形成的水华就叫做赤潮。近20年来,香港铜锣湾周围的污染程度增加6倍,赤潮增加8倍。日本濑户内海也出现...  相似文献   
250.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