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视觉·赤潮     
《海洋与渔业》2012,(4):48-49
赤潮,又称有害藻华。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自然现象。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赤潮生物隶属于10个门类。其中浮游植物约33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140余种,其中30多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22.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以2000-2016年渤海发生的赤潮事件为对象,研究了赤潮发生的时空动态、赤潮生物的生态演替以及与温度、营养盐、地理水文要素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的关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赤潮高发期为5-8月,2-4月和11月发生频次较低;(2)空间分布上,赤潮集中发生在河北秦皇岛-唐山-辽宁绥中近岸、辽宁营口鲅鱼圈附近以及渤海湾近岸海域;(3)共检出赤潮生物40种,包括甲藻18种、硅藻18种、金藻2种、褐胞藻1种,另外还有原生动物1种,其中甲藻门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裸甲藻(Gymnodinium sp.)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是渤海爆发频次较高的赤潮优势种,另外海区的赤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生态演替现象;(4)温度和营养盐结构对赤潮爆发及其优势种演替起到关键作用,高通量的陆源污染物与弱化的水动力相互叠加为诱发赤潮提供了条件,而厄尔尼诺效应强度与赤潮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23.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华  杜琦 《福建水产》2005,(4):22-26
本文初步研究了2003年5~6月发生于福建连江海域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赤潮.研究发现强降雨、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温和良好的海况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米氏凯伦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4℃,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7.9~30.5.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营养指数以及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性.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其它赤潮生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会向其它种类的赤潮转化.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等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大,会造成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24.
近几年,赤潮的暴发给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这个问题的矛盾在于赤潮带来的海水水质的恶化与海产品的人工养殖和育苗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不可调和性,如何获得良好指标的海水和保证人工养殖育苗正常进行成为摆在广大海水养  相似文献   
225.
利用MODIS遥感数据探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2004年6月11日和2005年5月25日发生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赤潮,利用EOS/MODIS遥感数据进行监测研究。采用海表温度19°C及叶绿素a浓度6mg/m3经验数据作为阈值,结合多波段差值比值法对MODIS遥感图像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赤潮进行综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ODIS遥感数据探测赤潮是可行的,并建立了运用多波段差值比值法、海表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阈值综合判定法对赤潮灾害进行探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6.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丹麦细柱藻等。浮游植物数量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高峰,在夏季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96(P0.01)。与夏季和秋季相比,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细胞数量和优势度均较高的单一优势种,可见春季—初夏是该海域赤潮易发季节。近年来偶见种和暖水种成为优势种的现象指示了外来物种入侵或调查海域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227.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磷>氮>微量元素>维生素;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为氮元素880 μmol/L,磷元素108 μmol/L,微量元素21.0 μmol/L,维生素0.96 μmol/L.根据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初步探讨了营养条件对该藻形成赤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8.
三沙湾赤潮种类与理化要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的监测数据阐述了三沙湾赤潮种类与理化要素(水温、盐度、pH值、透明度、叶绿素-a、活性磷酸盐、硅酸盐、无机氮、其中无机氮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关系,初步了解三沙湾内理化环境与赤潮生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29.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262mg·L-1,亚硝酸盐0.005~0.175mg·L-1,无机氮0.047—0.529mg·L-1,活性磷酸盐0.048—1.682mg·L-1。这是由于当地对虾养殖池清塘,将大量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从而造成该海域发生长约2km,宽约50m,面积约10hm2的红色夜光藻赤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0.
<正>昌黎县的扇贝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养殖面积4.3万hm2,按照正常年份全县最后一次分笼进养成笼数量可达2 200万笼。但是,近几年昌黎县的扇贝养殖一直遭受海水赤潮、海上石油污染的困扰,导致水质发生严重异常,饵料缺乏,造成扇贝分笼时苗种死亡率达27%以上,此时已过扇贝暂养期,无法补充短缺的苗种,使近三年扇贝每年的养殖笼数由2 200万笼降低到目前的1 600万笼以下,大大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