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7篇
  30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以水灭火东南林区运用的优势,从建立灭火水源补给系统,发挥现有以水灭火装备最大效能、加强双具备能力建设等三方面,阐述在东南林区如何运用好以水灭火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田秸秆覆盖的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水位埋深的栾城试验站为例,开展玉米秸秆覆盖及对照条件下冬小麦田间试验,运用土壤水分通量法和包气带水均衡的原理,分析了秸秆覆盖农田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在大水位埋深条件下,覆盖秸秆麦田的入渗补给量(165.02 mm)小于不盖秸秆(192.91 mm),作物腾发量和土壤水消耗量大于不覆盖处理,说明秸秆覆盖不利于降水、灌溉水的入渗补给,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棵间无效蒸发,增加作物蒸腾量,充分利用土壤水,从而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揭示了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调控的机理,为干旱区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大水位埋深条件下土壤水分通量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岸浸没预测及排水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浸没预测忽略上边界入渗补给和蒸发等问题的缺陷,利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建立了非稳定流数学模型,设定合理的边界条件,重点探讨了入渗系统和蒸发系统的确定方法和步骤。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浸没范围,并设置排水沟边界模拟排水效果。对多层地基,得出3.5m深排水沟可以将浸没范围控制在距堤脚100m范围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平育谨  汪雯  杨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46-11548
通过对北京市几家培训机构访谈和北京市农民工主要聚集的六大区外来务工人员的703份问卷调查,并结合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外来务工人员培训问题上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情况,从资金补给、培训机构的运作机制、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深剖面土壤水补给来源,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18 a苹果园、26 a苹果园)下20 m深土壤剖面,测定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基于同位素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来源进行溯源分析。研究表明:(1)苹果园土壤水含量明显低于农地,说明果园耗水强度更大,对深层土壤水影响更为显著。(2)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降水偏移量分别为-22‰、-20‰和-6‰,说明降水补给土壤水后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且农地土壤水比果园受到的蒸发效应更强。(3)该区土壤水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对于补给不同深度土壤的可能水源,6 m以下补给水的同位素组成(δ2H=-83.8‰,δ18O=-12.1‰)较0~6 m (δ2H=-68.8‰,δ18O=-10.1‰)更为贫化,且6 m以下补给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日降水量≥50 mm·d-1的降水更相似。与农地(δ2H=-70.6‰,δ18O=-...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埋深梯度S1(40~95 cm)、S2(60~110 cm),设置了3个灌水水平W1(252.5 mm)、W2(315.85 mm)、W3(378.75 mm)开展田间试验,同不含夹砂层处理B作对照,并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春玉米生育期田间蒸散发,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耕层水量与根系吸水量,与不含夹砂层处理对比分析夹砂层对田间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层埋深增加,棵间蒸发损失减小,叶面蒸腾水量增加;不含夹砂层处理玉米田间毛管向上补给水量较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大57.01%、118.53%,灌水量为315.85 mm时含夹砂层处理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最小;玉米生育期内根系吸水量随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不含夹砂层处理根系吸水量最大。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为蒸散量的55.51%、61.31%,不含夹砂层处理为66.69%;暂时性亏缺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B,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B、S2、S1。综合考虑夹砂层土壤水分迁移、作物水分利用规律,建议在夹砂层耕地春玉米灌溉根据砂层分布因地制宜定灌溉制度,当夹砂层埋深在40~110 cm范围时,推荐春玉米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5.8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含有夹砂层农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六盘山外围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林木成活与生长的关键因子,需深入理解森林坡面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量对降雨量的响应差异。本文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选择一个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坡面,于2021年5—10月利用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仪连续监测降雨等气象条件和坡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坡位差异及对降雨量级的响应。观测期间总降水量为443.7 mm,虽然接近多年平均值,但夏季干旱严重。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生长季内变化,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8月最低(0.112 m3·m-3)。(2)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坡位差异,整体表现为:上坡[(0.191±0.044)m3·m-3]>中坡[(0.158±0.045)m3·m-3]>下坡[(0.146±0.034) m3·m-3],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坡位变化因处于干旱年,主要受植被蒸散耗水量大小的影响,而受坡面汇流影响不大。(3)在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大安灌区旱田灌溉入渗补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大安灌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Hydrus-1D模型,模拟分析了旱田(玉米地)灌溉条件下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间蒸散发动态变化较大,蒸腾量约为蒸发量的2.18倍,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蒸腾损失约占蒸散发消耗的79.74%,蒸散发在作物生长旺季以蒸腾为主,其它时段则以蒸发为主;旱田灌溉条件下,降水灌溉大量入渗形成土壤水,土壤水与地下水发生双向的、动态的水量频繁交换,模拟中地下水入渗补给量约为33.63 mm,入渗比为5.21%,其与研究区细密的包气带介质岩性有关。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旱田灌溉合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冻土退化极大影响了冻土区地下水动态。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季节性冻土区为例,结合2000~2020年的文献研究及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冻土退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总结归纳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暖化效应及人为干预影响下使三江平原冻土退化,虽增加了区域径流量并促进地下水补给,但也加重了地下水污染。(2)降雨入渗补给为地下水补给最主要来源,约占地下水补给总量的3/4,暴雨等极端降水使地下水储量明显增加。(3)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超采问题十分严峻。(4)如何设计地下水保护体系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必要时可增加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减少人力资源支出,从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Ross模型的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Ross方法的数值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中部典型区降雨灌溉对地下水入渗补给。分别计算了整个土层、根区土层、根区以下土层土壤在强、弱渗透性情况下的入渗通量与地下水潜在补给量,分析了土壤渗透性和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潜在补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埋深条件下(地下水埋深为30m),在地表以下10m处水分通量过程基本不受上边界年内变化影响;在地表2m以下,年累积通量基本不变,可以将地表以下2m作为潜在补给量的计算深度。根区土层渗透性变化对水分通量与补给量有较大影响,根区以下土层影响较小。渗透性对入渗补给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根区水量均衡和表层土壤性质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5m后,埋深的增加对潜在补给没有影响。Ross模型能很好地处理产生干湿交替含水量变化的大气边界,建议采用Ross模型代替传统迭代模型计算降雨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