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8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9 毫秒
61.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检出率为8%。对检测到的16株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P27、P28和P32有可能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上述结果说明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ETEC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2.
李明秀 《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87-187,189
总结了甘孜州藏猪的生产现状,并就其深加工产品肉干和酱猪肉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3.
试验旨在探讨藏猪低温适应性相关指标,为研究藏猪种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在甘肃榆中县某藏猪养殖场随机选择哺乳期间体况良好的20日龄仔猪(分别于冬季环境温度-16 ℃和夏季环境温度30 ℃时选择藏猪各4只),对其体尺指标、呼吸频率、背部脂肪厚度、皮肤厚度、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量。HE染色观察腹股沟、肩胛、背部的脂肪细胞形态,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产热相关基因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间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冬季低温组藏猪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夏季高温组藏猪P<0.01);背部脂肪厚度和颈部、背部、臀部皮肤厚度均极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1);低温组藏猪的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积压(PC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低于高温组藏猪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低温组藏猪腹股沟和肩胛处的脂肪细胞大小不等,存在多腔脂滴形态;同时发现低温组藏猪腹股沟和肩胛部解偶联蛋白3(uncouple protein3,UC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Ⅱ型脱碘酶(type 2 iodothyronine deiodinase,Dio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5)。综上所述,环境温度对藏猪的生理指标和脂肪代谢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并且低温刺激白色脂肪褐变是藏猪御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1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性状,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pH、肉色、蒸煮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2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杜藏猪的左胴体重、右胴体重、屠宰前重、胴体长、体长、体高、管围和胸围均高于藏猪,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眼肌面积(33.00±3.84 cm2)也显著大于藏猪(16.83±1.81 cm2),背膘厚(13.15±2.48 mm)则显著低于藏猪(22.83±2.80 mm),藏猪与杜藏猪的皮厚、腹围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杜藏猪肌肉的pH-24 h、熟肉率、剪切力和含水率显著高于藏猪肌肉,而杜藏猪肉色的a-24 h值(10.30±1.06)和肌内脂肪含量[(2.48±1.44)%]显著低于藏猪。除GHR基因外,其他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杜藏猪低于藏猪,其中,ADIPOQ基因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藏猪,IGF1基因、TNFa基因和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藏猪(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杜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背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杜藏猪的肉质性状与藏猪相似,但杜藏猪具有更佳的生长性能,说明以杜洛克为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得到的杜藏猪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率。藏猪和杜藏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即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多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65.
测定并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3个引入猪种及合作藏猪共17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环(mt DNA D-loop)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研究引入猪种对合作藏猪遗传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藏猪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均低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仅高于长白猪,而其单倍型多样度高于3个引入猪种.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藏猪仅分布在亚洲单倍类,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同时具有亚洲和欧洲两个单倍类,欧洲起源猪种没有入侵到合作藏猪母系.  相似文献   
66.
《畜禽业》2007,(6):49-49
<正>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消息:江西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及欧洲猪种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分子变异及其种质特性的评估”项目日前通过验收。该项目研究了12个影响猪生长、肉质、繁  相似文献   
67.
藏猪在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流高山深谷区 ,主要以公布江达、林芝、米林、墨脱、波密、芝康等县最多。藏猪属高原型猪种 ,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和以放牧为主的低劣饲料条件。其特点是肉质好 ,皮薄 ,脂肪沉积力弱。胴体中瘦肉比例高 ,是发展我国高海拔地区养猪重要的品种资源。但藏猪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育肥期长、产仔少等特点。我系申请国家农业部重点科技开发研究项目 (以藏猪为母体的最佳杂交组合筛选 ) ,从 2 0 0 0年 5月开始 ,先后在公布江达县的措高乡购进几十头藏猪 (仔猪、架子猪 ) ,进行对该品种特殊性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68.
旨在探究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回肠菌群结构差异,为藏猪功能性菌株的挖掘奠定基础.试验选取月龄相近的藏猪和DLY猪各5头,饲喂期间,藏猪和DLY猪均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藏猪和DLY猪回肠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从藏猪回肠中共获得259个OTUs,而在DLY猪回肠中...  相似文献   
69.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C1是肠道内谷氨酸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根据人的基因编码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藏猪空肠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一长约1600 bp的cDNA片段,T/A克隆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cDNA全长为1575 bp,编码524个氨基酸;EAAC1分子量为57 kD,等电点为5.34,GenBank登录号为GQ375513;该蛋白质具有3个N-糖基化位点、8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1个cA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序列;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质与预期蛋白质大小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AAC1的功能及其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迪庆藏猪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庆藏猪属于典型的高原型猪种之一,对其肌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迪庆藏猪各项肉质指标均符合优质肉范畴,肉质优良;3个肌肉部位(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均较撒坝猪相应3个部位肌纤维直径大,但是其3个部位肌纤维密度均比撒坝猪相应3个部位肌纤维密度大;迪庆藏猪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食物,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必需脂肪酸含量均较高,比较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