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3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329篇
农学   307篇
基础科学   33篇
  65篇
综合类   2445篇
农作物   337篇
水产渔业   1181篇
畜牧兽医   381篇
园艺   720篇
植物保护   53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正>1山楂锈病1.1症状山楂叶片正面初发病时,出现橘红色小圆点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出现许多橘黄色小点,后渐为小黑点。病斑直径为2~8mm不等。经过20d左右后,病斑扩大,呈橙黄色,叶背隆起,渐生出灰白色长毛。幼果初发病时,多在萼洼处出现圆形橘红色斑点,后逐步扩大,可达1cm左右,渐变为褐色,腐烂,并生有红毛,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多早落。  相似文献   
942.
瓜类果斑病是瓜类生产上的危险性病害之一,江苏是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瓜类果斑病传入的风险很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人为因素、防控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瓜类果斑病入侵江苏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43.
通过植物源农药扑利旺对草莓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效,以及其与化学农药混用的增效效果研究表明,扑利旺(5% d-柠檬烯可溶液剂)对草莓二斑叶螨防治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喷施1、3、5、7 d后,防效为70.0%~85.8%,且与化学药剂联苯肼酯混用可明显提高其速效性和持效期,药后1~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90.2%~99.4%),混用防效明显高于联苯肼酯单用防效63.6%~95.0%,且混用处理药后10 d防效仍高达84.3%。供施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草莓生长安全。生产上防治草莓二斑叶螨推荐扑利旺150~300倍均匀喷雾处理,间隔5 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在大棚温度高于30 ℃时推荐用300倍;或扑利旺500倍液+43%联苯肼酯3 000倍液混合喷雾,根据二斑叶螨发生规律,连续使用2~3次,间隔7~10 d使用1次。  相似文献   
944.
《农技服务》2017,(16):47-48
粉斑螟是我省烟草仓储的最重要害虫,其幼虫取食为害烟叶后不仅直接造成存储烟叶重量损失,同时还造成受害烟叶破碎和穿孔,虫粪、虫尸污染也会导致烟叶品质严重下降,从而导致仓储期间的烟草重大损失。本文简要叙述了我省粉斑螟在烟叶烤制后的发生危害规律,根据其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描述了一些常用的绿色防控措施,例如性诱剂、灯光、食物诱剂、天敌防控等措施,并就这些措施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45.
草莓白粉病不仅会危害到叶片,也会对叶柄、果实造成影响。前期被侵染的叶背将产生白色小粉斑,后期白粉将覆盖整片叶子,叶片最后会变得萎缩枯黄,破坏果实质量;果实在受害早期,没有色泽,甚至无法正常发育,并且病部会逐渐硬化。防治方法 :要注意经常的打扫卫生,使园内干净,通风透光。及时处理病叶,培养强壮无病的幼苗,合理栽种,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46.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是云南石榴上最为重要的蛀果害虫,为明确不同性比对该虫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70%±10%条件下,分别设置1∶4、1∶3、1∶2、1∶1、2∶1、3∶1和4∶1(♀∶♂)共7种雌雄性比处理,研究了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子代卵孵化率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性比为2∶1时的产卵期、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长于其余性比,产卵前期短于除3∶1外的其余性比;性比为1∶2时产卵高峰单雌日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性比为1∶3时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大于其余性比,卵的孵化率显著大于除1∶2外的其余性比。无论在偏雄或偏雌性比条件下,随着雄虫或雌虫比例的增大,产卵前期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产卵期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平均单雌产卵量均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偏雄性比条件下子代卵的孵化率高于偏雌条件下。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性比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井上蛀果斑螟种群的生殖。  相似文献   
947.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8.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效地诱导野生有斑百合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浸泡处理36 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4.4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肥厚且增宽、叶色深绿、叶表面轻微褶皱、叶柄粗壮、生长缓慢等特征。研究还发现,植物外部形态变化不仅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下胚轴的膨大作为早期筛选多倍体的有效指标,同时结合直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和计数染色体数可快速有效地培育出野生有斑百合同源四倍体植株。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多倍体诱导流程除可应用于有斑百合种子多倍体的诱导外,也可为其他野生百合种子离体染色体加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50.
为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Toll样受体22(Toll-like receptor 22,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当归多糖体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点(3、6、12、24、48 h)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LR22及与其接头的Toll样接头蛋白1(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的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分别于24、12 h达到峰值;TRIF下游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在24 h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量也开始到达峰值;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激活TLR22及其下游相关基因,并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