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2篇
  27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进一步了解猪LP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苏钟猪为试验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苏钟猪5种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肾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RNA水平的表达谱信息;对苏钟猪LPL基因的CDS区域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苏钟猪LPL蛋白水平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LPL基因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为:皮下脂肪>心脏>肾脏>背最长肌>肝脏,其中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公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母猪(P<0.01),公猪与母猪间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性状均差异显著(P<0.05).猪LPL基因编码含479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等电点为4.99,具有疏水性,存在信号肽,是分泌型蛋白,与牛、绵羊、家猫等的亲缘关系较近.LPL对苏钟猪的皮下脂肪、心脏、肾脏、肌肉等组织的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可成为苏钟猪肉质改良育种中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2.
本文旨在建立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蛋鸡胰脂肪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26周龄健康商品蛋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30(Ⅱ组)、60(Ⅲ组)和90 mg/kg(Ⅳ组)的纳米氧化铈,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1)本试验建立的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检测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2)Ⅲ组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 <0.05或P<0.01),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60 mg/kg纳米氧化铈可显著提高蛋鸡胰脂肪酶活性,上调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3.
高效脂肪酶产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筛选高产脂肪酶活性的菌株,并鉴定其菌属及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采集富含油脂的土壤,通过溴甲酚紫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并采用橄榄油乳化法测定脂肪酶活力。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Blast比对,并建系统发育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通过筛选得到1株产脂肪酶的真菌菌株GW-1,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该菌的最佳产酶条件为:葡萄糖0.5%、黄豆粉2.0%、橄榄油1.0%、MgSO4.7H2O 0.1%、pH值9.0、接种量8%、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4 d。在此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可达39.82 U/(ml.min)。试验结果显示,访菌株在产脂肪酶能力上具有显著优越性,且菌株GW-1产酶活力较优化前高出19.96 U/(ml.min),提高了100.50%。  相似文献   
44.
肖勇生  张良  包珍  巫小波  李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51-9052,9055
[目的]探讨用固定化脂肪酶从脱臭馏出物中生产脂肪酸甲酯并提取植物甾醇的方法。[方法]以江西特产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酶法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固定化脂肪酶添加量8%,甲醇添加量10%,在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150r/min条件下反应16h,酯化率可达93%。且经过酯化反应,将反应液经过冷析和重结晶后,植物甾醇的提取率可达89%,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该研究得出的合成脂肪酸甲酯及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方法,可对山茶油精炼过程中的废液进行重新利用,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5.
低温对黄瓜种子发芽期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截头和长春密刺这两个低温发芽能力有显著差异的黄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在种子发芽期间低温对水解酶(包括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低温种子发芽能力与水解酶的活性高低和水解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关,其中水解酶活性的高低起主导作用;长春密刺在低温发芽过程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突然上升的现象,可能有新的水解酶诱导合成,这可能是低温下长春密刺发芽能力高于北京截头的原因;低温处理早期脂肪酶活性受到抑制,而蛋白酶活性无此现象,说明脂肪酶比蛋白酶对低温更敏感。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基于大孔树脂吸附结合环氧交联剂交联法固定脂肪酶等工业用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大孔树脂吸附,而后环氧交联剂交联的方法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各因素对吸附–交联固定化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固定化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筛选出大孔树脂HPD750为载体,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吸附温度45℃,给酶量60 mg·g–1,交联温度30℃,交联时间12.5 h,pH6.36,交联剂体积分数为0.7%。由上述条件制备所得的固定化酶活力为565.31 U·g–1,酶活力回收率为32.16%。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连续操作10次,固定化酶活力仍保留34.86%,操作稳定性较好;4℃条件下储存30 d,固定化酶活力仍保留64.81%。【结论】大孔树脂HPD750为载体,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制备的固定化脂肪酶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且具有良好的操作及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47.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试验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降低0.29 MJ·kg~(-1)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脂肪酶200 g·t~(-1),可改善黄羽肉鸡均重、耗料增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但不同的脂肪酶改善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49.
采用对硝基苯酚法测定正常摄食、饥饿(14 d)和重摄食(3 d)状态下鲤鱼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脂肪酶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ipase,LPL)的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摄食相比,饥饿鲤鱼肌肉、脂肪和心脏中脂肪酶比活力显著下降(P0.05),但脂肪和心脏中LPL比活力显著升高(P0.05);除脂肪中LPL外,重摄食3d的鲤鱼各组织和器官中脂肪酶和LPL比活力比正常摄食和饥饿鲤鱼均显著升高(P0.05),有明显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2个基因表达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的调控。选取16周龄五龙鹅30只(公母各占1/2),屠宰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器官(肝脏、心脏、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胸肌、腿肌、肌胃、腺胃、小肠、肾脏、大脑、肺、脾脏)中A TG L、A CSL1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均检测出ATGL和ACSL1基因的表达;ATG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脾脏,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只有少量表达;ACSL1基因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肌胃、腺胃和肺中几乎不表达。2)ATGL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腹部脂肪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SL1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胸肌率呈正相关(P0.05),与腿肌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3)ATGL基因表达量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CSL1基因表达量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ATGL和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具有反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