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50篇
  276篇
综合类   1022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642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白建相  王涓  王龙 《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15-16,54
研究报道2008年河口植胶区橡胶林内出现细足捷蚁,随后2009、2010年发生面积扩大,对人、橡胶树造成伤害;介绍细足捷蚁种类鉴定、形态、生物学习性和防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2.
为进一步提高细支烟原料的工业适用性及精选效率,选取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翠碧一号原烟进行外观分类及质量评价。针对细支烟原料需求,通过对各类别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应用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确定烟叶精选外观品控指标(身份、色度),应用证据权重确定外观指标要求(身份:中等-稍厚,色度:强-浓),模型准确率达82.69%。结果表明,采用模型确定的外观敏感性指标,精选效率大幅提升,选出的烟叶工业适用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3.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鲜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三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84.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 随着含盐水平(8 g/L10 g/L12 g/L14 g/L)的增大, 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 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 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 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 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 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 其次是碱度, 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 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 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 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5.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大板鳅、黄板鳅。其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肉味鲜美,极具食用及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称。是一种食用价值和生产潜力很大的养殖品种。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t,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t,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  相似文献   
86.
黄土坡面细沟形态变化及其与流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研究细沟的形态变化特征是认识细沟侵蚀的重要基础,细沟发育过程中细沟形态变化与水流动力学特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细沟发育过程中细沟形态与水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细沟侵蚀过程和侵蚀机理。该研究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黄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的细沟形态变化及其与流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侵蚀过程呈明显的阶段性,坡面细沟形态变化过程与坡面径流含沙量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坡面跌坎发生的临界流速为0.19~0.21 m/s,当坡面径流流速大于这个临界值的时候,坡面会出现跌坎;细沟发育初期,细沟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细沟的分布,最早出现的细沟之间不会再出现新的跌坎,这一间距范围在12.5~17.5 cm之间;细沟侵蚀过程主要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沟壁坍塌的侵蚀作用相对较小;细沟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细沟流速随细沟宽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这一趋势在4 m坡段尤为明显,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8,P=0.04)。受试验条件所限没有研究细沟深度和流速等其他水动力学参数,以后需要不断改进试验方法来准确测量流速、水深等指标,进一步研究细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7.
冻融对土壤分离能力及侵蚀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冻融后坡面为水力侵蚀产沙提供了大量有效物质源,是河道泥沙的主要策源地。该研究利用室内模拟冻融和径流冲刷试验,设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坡度和流量梯度,分析冻融对土壤分离能力及侵蚀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坡度、流量和冻融循环次数均对土壤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贡献率分别为17.94%、19.96%和18.43%。冻融前后,土壤分离能力基本均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冻融后的均值(5.28±2.48g/(cm~2·min))显著大于冻融前(2.39±1.71 g/(cm~2·min)),但冻融后的增幅明显小于冻融前。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冻融1次后,土壤分离能力均显著增大(P0.05),但其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只有在坡度与流量同时较小(10°和≤18L/min)或较大(15°和≥18L/min)时,呈显著增大趋势。冻融循环1、5、10次后,土壤细沟可蚀性分别增大1.25、1.66和1.72倍,随冻融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土壤临界剪切力冻融后显著降低,与冻融次数无明显关系。冻融后土壤平均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和抗剪强度分别降低了6.61%、24.77%和21.35%,土壤孔隙度和三相结构指数变化与之相反。冻融条件下,土壤细沟可蚀性与水稳性团聚体和抗剪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研究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细沟侵蚀阶段水土及氮素流失规律,以期为研究区氮素流失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野外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降雨强度为1.5mm/min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细沟侵蚀阶段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侵蚀阶段,玉米各生育期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和侵蚀产沙量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侵蚀泥沙中总氮流失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而地表径流中铵态氮流失量变化趋势在降雨前期呈现波动性变化,降雨后期逐渐平稳。壤中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流失量则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呈现平稳的变化趋势。细沟侵蚀阶段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总量在玉米苗期最大,为628.77mg/m2;壤中流中氮素流失总量在拔节期和抽雄期最大;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总量在苗期最大,为144.95mg/m2。壤中流为氮素流失主要途径,硝态氮为氮素流失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89.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沟头溯源侵蚀和水流汇集发源地的梁峁坡面,在强降雨下其产流产沙对沟缘线以下坡面及沟道侵蚀有着重大影响。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考查构建5°~35°变坡段实体模型,进行6场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借助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PhotoScan软件获取坡面DEM,将其侵蚀演化过程进行图形化、数字化,定性定量揭示其侵蚀形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梁峁坡面细沟侵蚀历经4个阶段:面蚀阶段,即产生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侵蚀跌坑,宽度5~9 cm,深度1~4 cm;细沟形成阶段,由面蚀所产生的微小跌坑在径流作用下长、宽、深均不断增大,最大分别达到266、7.6、13.8cm;细沟网形成阶段,细沟出现分叉及联通,有明显流路;小切沟形成阶段,伴随沟壁崩塌、沟壁加宽和沟底下切,最大沟长及最大沟深较细沟形成时增大3倍以上。2)对比次降雨过程基于三维建模所计算侵蚀量与实测侵蚀量,第1场降雨试验因地表疏松颗粒较多导致实测侵蚀量比建模计算侵蚀量大而引起较大偏差(20.82%),其他场次偏差均在10%左右或以下,总体来说,该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侵蚀发育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实现侵蚀演变关键过程图形化、数字化,有助于人们定性、定量了解和认识梁峁坡面侵蚀过程,且对于创新侵蚀过程研究方法亦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0.
黄土质地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黄土质地对坡面侵蚀的影响,并探讨了降雨、地形(坡度和坡长)及黄土土质对坡面侵蚀的综合作用。试验设计包括3种质地黄土(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4个坡度(10°,15°,20°和25°)、2个坡长(5m和10m)和2个总降雨量相同的降雨强度(90,120mm/h)。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塿土降雨过程中入渗缓慢,产流时间快于黑垆土与黄绵土,塿土坡面的径流总量高于黑垆土和黄绵土坡面。坡度对单宽产流率无影响。各因子按对单宽产流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坡长、雨强、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各因子按对单宽产沙量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坡长、土壤颗粒几何平均直径、雨强、有机质含量和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