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94篇
  143篇
综合类   615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26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由于单相异步电动机本身产生的磁场是脉振磁场,没有起动转矩,因此需要用一些辅助方法使其产生旋转磁场而得到起动转矩。以往采用的方法有:电容移相、电阻移相、罩极移相等辅助起动方法。本文介绍一种用双向可控硅移相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方法,并用富里叶级数及双旋转磁场理论对系统中单相异步电动机输出转矩M随可控硅控制角α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求出了输出转矩M随α变化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出现最大转矩时的控制角α_M。最后,用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对理论值和实测值间的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川中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通过1988-1995年对响水滩等小河站和因子径流场的监测,研究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重新评价了流域侵蚀模型,指出了研究结果与目前川中区小流域侵蚀情况不相吻合,确认坡地壤中流损失为本区径流损失的重要途径,初步探讨了小流域悬推比与输移比等输沙特性,并认为在逐宁组地区,裸岩侵蚀是流域物主要侵蚀原,坡耕地为主要输沙源,研究提出了农耕地治理的调控措施及其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93.
烟草PGPR(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株RB-89、RB-42对烟草根部收集液有较强的趋化性。在稀释浓度为10^-5时,RB-89、RB-42的趋化值依次为1.79、1.83。RB-42和RB-89对氨基酸趋化性差异显著,对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笨丙氨酸表现出较强的趋化性,对组氨酸、苏氨酸没有表现出趋化性;RB-42和RB-89菌株对有机酸的趋化性没有明显区别,只是RB-42对乳酸的趋化性表现得比对其它有机酸的强些;菌株对糖类物质的趋化性最弱。菌株RB-89、RB一42在烟株根表的定殖受灭菌、趋化剂影响较大,土壤灭菌、趋化剂处理可增加菌株在根表的定殖量。  相似文献   
94.
木霉作为典型的植物益生真菌已被广泛用于农业绿色生产,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它们能够通过产生信号物质与植物根系互作,包括在植物根表和根内定殖、调控植物根系发育、促进养分吸收利用等。木霉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天然活性物质生物合成基因簇,产生丰富的胞外次级代谢产物,在木霉与植物根系建立互惠关系、稳定促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筛选策略主要是生物活性导向策略和基因组挖掘策略,筛选到的木霉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植物激素类物质和小分子化合物,物质种类单一,化学结构和调控机制缺乏新颖性,且互作植物主要为模式植物拟南芥,这些因素共同限制了木霉–植物根系互作研究的基础理论突破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将木霉新型天然活性产物的筛选研究与绿色农业发展相结合,符合我国“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5.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秀茹  韩兴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47-249,253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工程项目,对库区发展和耕地保护事业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背景和基本概况,详细论述工程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防止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四川省紫色土地区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与李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侵蚀量计算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流域,影响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的主要因素不同.在鹤鸣观小流域降雨量与径流深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主要因素,而在李子口流域,其主要因素为径流深与降雨强度.主要原因是鹤鸣观小流域的面积远小于李子口流域的面积,并且次降雨泥沙输移比随着流域面积增加而输移比逐渐减小.通过分析鹤鸣观小流域与李子口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与降雨量、前期含水量、径流系数的关系得到了两个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公式.  相似文献   
97.
针对土壤风蚀所导致的土地沙化,其关键问题是微观机理研究中运动颗粒的受力,该文通过建立气流-土壤颗粒耦合作用的稳态两相流模型,对土壤颗粒跃移运动受到的不同作用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拖曳力与重力之比大约在2~20之间,而Magnus力、Saffman力和电场力与重力之比仅在0~0.5之间。同一流场以同一速度起跳的土壤颗粒,重力和拖曳力起主要作用,Magnus力和静电力的影响较大,Saffman力影响最小,几乎可忽略。从土壤颗粒的跃移运动轨迹比较发现,该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趋势一致,但不同力作用下的差别不同,其中在重力、拖曳力和Magnus力作用下的土壤颗粒运动与试验观测误差最小,充分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此研究对农田种植垄间距、留茬高度、翻耕土壤粒度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以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指示菌,对从棉田土壤中已经分离筛选到的细菌HMB-1005进行形态、19项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试验,结果表明,HMB-100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灭菌土和非灭菌土进行盆栽试验,拮抗菌HMB-1005芽孢液浸种、土壤全部混菌和部分混菌3种处理,经过5个月的盆栽试验表明,拮抗细菌HMB-1005能够在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定殖,且定殖数量达106cfu/g土左右,并仍能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通过对棉苗根内细菌的分离,证实拮抗细菌HMB-1005能在棉花根内定殖,数量达到103cfu/g。实验结果显示,灭菌土的拮抗菌数高于非灭菌土,并且3种处理方式差异不明显,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建议使用浸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
泰乐菌素和土霉素在农业土壤中的消解和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施用禽畜排泄物可导致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积累, 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进入农田后抗生素的去向及残留动态, 选择2个典型农业土壤,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田间实际状况下泰乐菌素和土霉素2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消解与运移行为.研究表明, 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消解和运移与抗生素种类和土壤性质有关.抗生素在砂质土壤(清水砂)中的下移明显高于粘壤土(泥质田), 泰乐菌素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强于土霉素.表层土壤中抗生素因降解和下移随时间逐渐下降, 消解速率在试验初期大于后期, 并且土霉素消解速率大于泰乐菌素.砂质土壤中抗生素的消解速率在试验初期明显高于粘壤土, 但至试验后期, 二者渐趋相似.田间条件下测得的抗生素消解速率明显低于实验室条件下, 这可能与抗生素进入田间深层土壤后稳定性增加有关.农田施用抗生素初期产生的径流中含较高浓度的抗生素, 但随时间(10 d之内)很快下降至检测下限以下; 试验初期径流中抗生素浓度为泰乐菌素大于土霉素, 砂质土高于粘壤土.  相似文献   
100.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