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3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林业   1662篇
农学   578篇
基础科学   42篇
  272篇
综合类   5129篇
农作物   515篇
水产渔业   766篇
畜牧兽医   1495篇
园艺   594篇
植物保护   93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708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82.
研究不同品种牛血清对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采用模型细胞体外培养法模拟牛脂肪组织生长环境,为牛大理石纹肉早期选择提供一种可能性的方法。抽取17头秦川牛和28头秦杂牛血清,先制备没灭活和灭活血清组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对数,油红O检测脂肪含量,再用不同品种牛血清培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相对数和脂肪含量,以及用比色法测定三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结果表明,灭活血清培养细胞的增殖相对数量在分化培养第2和4天与分化脂肪含量在第2、4、6和8天都极显著高于没灭活血清组 (P<0.01);秦杂牛血清培养细胞的数量在第2和4天显著高于秦川牛 (P<0.05),秦川牛血清培养细胞分化的脂肪含量在第8天显著高于秦杂牛 (P<0.05),其他天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分化第8天的细胞内GPDH和FAS酶活两牛种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果显示自制血清灭活比没灭活的更利于细胞的培养;牛血清品种是影响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因素,秦杂牛血清可能更有利于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而秦川牛血清可能更有利于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3.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植物的生根、发芽、生长、凋亡、复苏,人们看到了干细胞巨大的增殖分化潜能和长久不衰的生命力,体会到了干细胞的神奇和美  相似文献   
984.
12个无芒雀麦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PD分子标记对12个无芒雀麦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7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1.72%.无芒雀麦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数为7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36%,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33,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84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2735,说明无芒雀麦的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种群内.聚类结果显示,部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例外,这可能与人类的广泛栽培加大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985.
在25℃、开灯1 h,关灯23 h(光照1L:23 D)、湿度20%~30%条件下,采用甘蓝、油菜、花椰菜、大白菜、小白菜饲养蛞蝓,研究蛞蝓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白菜上蛞蝓的产卵前期、产卵量与其它4种蔬菜相比差异显著;用甘蓝饲养的蛞蝓平均每天增重量最大,为4.68 g,甘蓝上蛞蝓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平均体重增加值与其它4种蔬菜相比差异显著,小白菜和花椰菜上蛞蝓的种群趋势指数与油菜和大白菜相比差异显著。说明不同蔬菜对蛞蝓种群生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86.
菜蚜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统称,又称蜜虫、腻虫等。主要有桃蚜或称烟蚜、萝卜蚜或称菜缢管蚜、甘蓝蚜3种。在河南省蔬菜上3种蚜虫常混合发生,形成混合种群,其中以桃蚜为主,其次为萝卜蚜,甘蓝蚜发生很少。2007-2009年在新乡市调查:瓜类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相应增大,且以连作方式为主,为菜蚜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通过在半自然下探讨不同初始成虫密度对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种群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密度对该叶甲种群发展和扩张影响显著。高初始密度(20对)处理的种群数量上升迅速,在短期内可迅速达到较高的水平;中等密度(5~10对)处理的种群增长速度较平缓,但在30d内亦可获得较高的种群数量;低密度(3对)处理的种群增长缓慢,在较长时间内亦无法达到理想的种群数量。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大棚规模化饲养的起始成虫密度应为0.4~0.7头/株,以确保30d内获得较高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88.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密度榆树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不同密度下天然榆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榆树的生长指标随密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当密度大于27株/hm2时天然榆树的各项生长指标趋于稳定;2)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榆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低密度下和中密度下随尺度的变化不大,在所有尺度下主要趋于集群分布,个别样方(样...  相似文献   
989.
一、增强树势,促进成花(一)成花特点甜樱桃的花芽分化包括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两个阶段,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上的花芽在硬核期就开始分化的,果实采收后10天左右,花芽开始大量分化,整个分化期需40~45天完成。  相似文献   
990.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对国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和国外2种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比较了水盆和灯光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有限公司的性诱剂诱杀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诱芯,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盆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灯诱。用筛选的最优诱芯,采用水盆诱集法监测了2007-2010年度北京延庆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该地区小菜蛾不同年度间种群差异显著,因此,每年和常年监测可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