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探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恶化,我国海洋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1985年我国远洋渔业开始起步,1989年发展了远洋鱿钓渔业,1993年首次进入西北太平洋从事柔鱼钓生产,经过艰难的创业和发展,到2002年我国远洋鱿钓船已发展到480多艘,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北太平洋总产量徘徊在9万t左右,另外,我国有80多条专业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作业,7~10月无生产。因此,尽快找到新的捕捞对象,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发展远洋渔业的迫切任务。而栖息在亚洲和美洲沿岸太平洋热带和温带水域中的秋刀鱼,则以其具有一定的资源量、简单易行的捕捞方式以及广阔的销售前景,成为远洋鱿钓船队今后可供选择的捕捞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42.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43.
《现代渔业信息》2010,(10):33-33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近来对公海未利用秋刀鱼鱼群进行了旋提网渔场开发调查,并取得了确认到灵活应用运输船可增大渔获量等成果。  相似文献   
44.
秋刀鱼、鲐鱼、竹笑鱼等是为日本近海捕捞的重要中上层鱼类,因为渔获量多又称为多获性鱼类。一般来说,水温的变动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比中下层鱼类等的大。  相似文献   
45.
秋刀鱼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的温带水域,其中以北太平洋的东、西两侧分布为多。秋刀鱼虽然是为日本设定TAC(总容许渔获量)的重要鱼种,然而对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尚有限,所以需要实施调查。日本水产厅所属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为了查明夏季秋刀鱼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提高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渔情预报模型的时空分辨率, 提升生产经济效益, 本研究基于 2013─2016 年 7—11 月中国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的秋刀鱼生产数据及海洋环境数据, 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分别拟合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与各海洋环境变量之间的 SI 模型, 结合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进行权重分析, 建立以月份为周期的秋刀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结果表明, (1) GAM 能较好地拟合适宜性指数与环境变量的关系, 获得最优环境变量参数值;(2) 环境变量对 CPUE 影响权重的前 3 位分别为海表温度梯度、海表温度和混合层深度, 其中, 在秋季 9—11 月海表温度梯度的权重值均为最高;(3) HSI 模型的检验和评价总体准确率分别为 82.0%和 73.2%, 秋季可达 87.7%和 77.9%, 在盛渔期 10 月, 预测准确率达 89.4%;(4) HSI 高值区与秋刀鱼实际渔场在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秋刀鱼的渔情预报, 并在每天的速报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7.
日前,第一艘满载400箱冻秋刀鱼的台湾渔轮缓缓驶入闽台中心渔港。等船靠岸停稳,海关、检验检疫及边防等部门便开始对船只的通关手续进行审查,并现场查验了运载货物。据了解,这批水产品从公海海域捕捞上来以后,先运到金门加以冷藏,再通过小船运到厦门。和以前台湾水产品进入大陆市场至少需要七八天相比,如今两岸直航以后,一天就可以到达,两三天就可以投放市场,在保证水产品新鲜度的同时,进口总成本也大幅降低。这是厦门口岸今年首次进口台湾自捕水产品,也是台湾渔轮首次承载水产品直航靠泊闽台中心渔港。  相似文献   
48.
渔业动态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5):33-36
韩国开始研究金枪鱼养殖;日本将在中西部太平洋调查鲣鱼金枪鱼类的生态环境;国际太平洋委员会决定3月5日为狭鳞庸鲽解禁日;日本饲养秋刀鱼成功产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9.
2013年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15℃、0.5~1.0 mg/m3、0~±20 cm,最适范围分别为:11~13℃、0.6~0.8mg/m3、5~±15 cm。(4)K-S检结果(P0.01),表明各月作业渔场的SST、Chl.a、SSH范围是合适的,可以用SST、Chl.a、SSH作为选择秋刀鱼渔场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李清 《中国水产》2012,(12):42-44
一、日本人和鱼 日本作家和辻哲郎在《风土》(1935年)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与食物的生产关系最深的是水土.人们并不是因为想吃鱼或者肉才有渔业或畜牧业,而是水土决定适于进行渔业或畜牧业之后,人们才想吃鱼或者是肉".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所处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诸多海流的交叉点,构成了丰富的渔场.在三陆外海和常磐外海,蕴含着丰富营养的亲潮和南方的黑潮相聚,形成寒暖流分界线,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因此聚集了大量以此为食的小鱼和以小鱼为食的秋刀鱼、松鱼、青花鱼等渔业资源.这一环境特点孕育了日本多种多样的以水产品为中心的饮食文化,即日本人通常所称的"食鱼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