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30篇
  18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通过室内盆栽法对山东省8个地区大豆田杂草马唐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抗性系数RI作为标准,山东省济南、东营、日照地区马唐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抗药性,抗性系数均在5.00以上,3个地区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的抗性系数分别为7.78和8.00、6.26和7.90、5.87和5.01,其次是泰安、枣庄和青岛,抗性系数分别为6.31和4.77、5.84和3.97、3.14和3.66,抗性不明显的是潍坊和淄博,抗性系数分别是3.04和2.51、1.06和3.13。其中抗性系数超过3的占全部测定地区的87.5%,说明对精喹禾灵、稀禾啶抗性马唐种群在山东省多数种植大豆田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802.
<正>(接上期)河北省科技厅近期发布《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2014年第一号)》,其中包括以下多项植保农药类科研成果:1.冀东玉米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单位名称: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评价单位名称:唐山市科技局课题研究明确了冀东地区玉米蓟马发生为害规律:(1)冀东地区玉米蓟马的种类为:禾蓟马、黄呆蓟马和稻单管蓟马,以禾蓟马为优势种;(2)确定了冀东地区禾蓟马的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6月20日左右;(3)禾蓟马的为害与玉米播期以及年际间气候的变化有关。筛选出防治玉米蓟马  相似文献   
803.
烯禾啶胁迫对谷子愈伤组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烯禾啶胁迫对谷子愈伤组织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添加0、0.5、1、2、4 m L·L~(-1)烯禾啶的MS培养基上培养谷子愈伤组织,测定其SOD、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烯禾啶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生长逐渐缓慢,烯禾啶浓度为2 m L·L~(-1)时,愈伤组织生长极为缓慢,4 m L·L~(-1)时,愈伤组织基本不生长;SOD、POD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随着烯禾啶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在1 m L·L~(-1)及以下时积累缓慢,高于1 m L·L~(-1)时积累较快。  相似文献   
804.
根据我国玉米新品种选育方向,结合辽宁省玉米生态环境,在现有玉米杂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符合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审定要求,以达到增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总结了玉米杂交种九圣禾551的选育经过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05.
严奇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635-7636,7652
贵州属于我国历史上的"糯稻栽培圏",其糯稻生产和种质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贵州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糯稻栽培圈的核心区,且以糯禾为特色。糯禾是贵州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是境内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06.
“禾”是适应贵州黔东南山区峡谷森林中遮荫、泥沼、寒冷、积水等特殊自然生境生长的地方水稻品种。以402份禾种质资源为材料,依据禾颖尖颜色差异将原始种质划分为5组,基于26个表型性状,采用逐步聚类法以6种总体取样规模、4种组内取样比例和2种组内取样方法筛选最佳取样策略,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为最适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法以对数比例法最优,聚类取样法是组内最佳取样方法。在最佳取样策略下,共获得47份禾初级核心种质,占比11.69%,表型保留比例为95.77%。核心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作为原始种质的浓缩能够代表禾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07.
《种业导刊》2008,(11):42-44
1范围 GB4404的本部分规定了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te)、高粱(Sorghum bicolor)、粟(Setaris italica)和黍(Yanicum miliaceum)种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相似文献   
808.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及玉米等都存在花药小、花期短、同一花序的花药发育不同步等。文章介绍了线粒体起源及植物线粒体蛋白组和植物CMS的研究现状,禾谷类作物花药线粒体蛋白组研究的重要性及困难,提出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水稻编码线粒体蛋白、与雄性不育相关的核基因的策略,以期为研究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CMS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9.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单倍体,经过幼胚离体培养及人工加倍快速获得小麦稳定的纯合体,则是诱导小麦产生单倍体的途径之一,是育种家为了提高小麦育种效率而找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10.
[目的]测定黔东南林区从江县的原生态香禾糯稻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为该地香禾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微波消解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Fe和Cu。[结果]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和Cu含量分别为73.11和1.50mg/kg。[结论]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微量元素Fe、Cu的含量较高,对于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给予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