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70篇
水产渔业   617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石斑鱼综合征的研究:Ⅰ.病原学和病理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排除了石斑鱼综合征的寄生虫性和细菌性病原,虽对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的超簿切片,进行了仔细的电镜观察与搜索,均未查见病毒粒子的踪迹,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根据本病的渐进性特发病的特点和病理组织学和血清生化测定所得,本病病因更接近过氧化脂质中毒,而能否引起毒血症,有待证明。  相似文献   
802.
【目的】明确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及研发抗病毒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GIV感染过程中MCP基因的转录时序及其在SGIV感染石斑鱼脾脏、肝脏、肾脏、肠道、胃和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SGIV MCP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和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MCP和pcDNA3.1-MCP,然后以重组质粒pEGFP-N3-MCP转染石斑鱼脾细胞(Grouper spleen cell,G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以重组质粒pcDNA3.1-MCP转染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构建能稳定表达MCP蛋白的FHM细胞系(FHM-MCP),用于分析MCP蛋白对宿主细胞生长增殖及SGIV感染压力下细胞存活率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在SGIV感染8 h后即可检测到MCP基因的特异性转录,即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在SGIV感染24 h后,MCP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中,而在胃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提示胃和鳃组织并非SGI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SGIV的MCP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和细胞计数结果均证实,MCP蛋白能调节细胞生长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在SGIV感染后24和48 h,FHM-MCP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FHM-Vector细胞(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染FHM细胞),其存活率分别是FHM-Vector细胞的1.12和1.15倍。此外,FHM-MCP细胞在SGIV感染24和48 h后,其病毒滴度均高于FHM-Vector细胞,即MCP蛋白能促进SGIV病毒复制。【结论】SGIV的MCP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通过促进宿主细胞分裂增殖及病毒复制,最终提高SGIV的病毒滴度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03.
通过对平均全长2.56cm的点带石斑鱼稚鱼及平均全长3.74cm幼鱼驯食不同饵料的试验。结果是:采用鱼糜、虾浆较配合饲料易驯食;幼鱼比稚鱼容易驯食。稚鱼驯食鱼糜、虾浆需2d时间,驯食配合饲料,需3-4d的时间;幼鱼驯食鱼糜、虾浆需时1d,驯食配合饲料需2~3d的时间。驯食鱼糜、虾浆水面容易产生油膜和水质较易恶化。驯食配合饲料组的水质明显优于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生长速度则驯食鱼糜和虾浆组的快于驯食配合饲料组的。  相似文献   
804.
对5~7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周年产卵、产卵量、卵质以及初孵仔鱼活力的判别进行了观察研究.亲鱼共231尾,雌、雄、性别不明鱼样的数量比例为88:84:59;养殖于面积为4 000 m2,平均水深为2.0 m的土池中;冬季使用温泉加温管控制水温在18~26℃,夏季通过遮阳网控制水温在26~32℃.结果显示:(1)斜带石斑鱼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全年产卵天数共为141 d,总产卵量为184 999.6万粒,平均每尾雌鱼的年产卵量为2 102.3万粒,其中,1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亲鱼的产卵盛期,共产卵108 d,占全年产卵时间的76.6%;产卵166 133.5万粒,占全年产卵量的89.8%.(2)斜带石斑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在初夏的产卵盛期可达80%~90%,其他季节一般在30%~60%.(3)测定了15批受精卵所孵化出仔鱼的存活力指数SAI值为3.98~18.30,SAI值与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性;只有SAI值高于6.19的仔鱼才有可能被成功培育成苗.因此,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水温24~28℃时,选用受精率、孵化率和SAI值较高的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805.
为研究棕点石斑鱼有效的经济养殖模式,在海水池塘中构建网箱进行了养殖试验。放养全长12.42±0.37 cm的棕点石斑鱼鱼种5 000尾,经过11个月的养殖,养成的商品鱼平均体质量达493.35 g,平均全长达31.80±2.03 cm,养殖成活率为91.24 %。同时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5万尾,收获成虾2 000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棕点石斑鱼的养殖周期可相对缩短,比港湾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半流水养殖分别缩短7个月和1个月。而在网箱外部放养南美白对虾,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单位水体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806.
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病毒利用宿主细胞骨架如微丝、微管等完成进入、运输和释放等过程。为分离鉴定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囊膜蛋白,实验应用去污剂溶解病毒囊膜,然后结合1-D-SDS-PAGE切胶分离和LC-MS/MS质谱鉴定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除了病毒编码的囊膜蛋白外,还发现7种宿主细胞来源的蛋白,包括细胞骨架微丝肌动蛋白actin等,由此推测这些宿主蛋白是与病毒纯化过程中共纯化获得。鉴于actin在病毒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蛋白印迹、免疫电镜实验验证了actin与病毒共纯化,揭示actin是一种来源于宿主细胞并包装到病毒颗粒表面的宿主蛋白,且由于特异性作用黏附于病毒粒子表面,在分离病毒囊膜时与囊膜蛋白共纯化。此外,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病毒感染晚期,细胞变圆,细胞微丝actin蛋白和SGIV病毒共定位于细胞膜,提示actin与病毒释放相关。同时电镜观察也表明,病毒在感染细胞中释放时获得由宿主细胞质膜衍生而来的囊膜,由此推测actin可能在病毒释放时特异性包裹于SGIV病毒表面。研究表明,actin参与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807.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曙余  杜寅 《水产科学》2008,27(4):179-183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808.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金英 《水产学报》2003,27(1):7-12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特性。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相似文献   
809.
付闰吉  纪文秀  王岩  谢宁峡 《水产学报》2010,34(10):1525-1533
通过10周网箱养殖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点带石斑鱼对1种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的利用能力。采用2×4实验设计,设2个饲料蛋白水平(490 g/kg和530 g/kg粗蛋白),每个饲料蛋白水平下设4个鱼粉水平,其中1组饲料中加入500 g/kg鱼粉(对照),另外3组饲料中分别加入139、278、416 g/kg的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鸡肉粉∶羽毛粉∶血粉=65∶20∶15)替代对照饲料中30%、60%、90%的鱼粉。实验鱼初始体重为(33.4±0.1) g。实验期间,除恶劣天气外,每天分两次按饱食量投喂实验鱼。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摄食量、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能量储积效率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饲料鱼粉含量显著影响增重,饲料系数、氮储积效率和能量储积效率,但对摄食量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在相同饲料蛋白水平下,特定生长率(SGR)随鱼粉含量降低而下降;当鱼粉含量相同时,摄食高蛋白饲料的鱼SGR略高于摄食低蛋白饲料的鱼。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添加鸡肉粉、羽毛粉和血粉混合物可将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降低到200 g/kg,在490~530 g/kg范围内提高饲料蛋白水平无助于降低点带石斑鱼饲料鱼粉含量。  相似文献   
810.
养殖新品种——美洲黑石斑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西洋沿岸主要产 3种经济锯鱼旨类 :条纹锯鱼旨 (Centropristisstriata英文Blackseabass美洲黑石斑鱼 ) ,捷锯鱼旨 (C .ocyurus英文Bankseabass浅海石斑鱼 ) ,费城锯鱼旨 (C .philadelphica英文Rockseabass岩礁石斑鱼 )。美洲黑石斑鱼是美国重要的消遣娱乐及商业鱼类。 2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