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70篇
水产渔业   619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株鱼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石斑鱼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体外检测乳酸菌EA-1和Y4-2产乳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2菌株对不同pH值、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菌株EA-1和Y4-2均具有较强的产乳酸能力,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在96 h内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EA-1产乳酸速度相对较快。菌株EA-1和Y4-2均能在培养24 h后产生活性稳定的SOD,培养48h后EA-1产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Y4-2(P<0.05)。菌株EA-1和Y4-2经pH 2.5~4.5处理4 h后存活数维持在106mL-1以上,菌株Y4-2对pH 1.5低酸环境的耐受能力强于EA-1。2菌株在1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存活数均较高;胆盐质量浓度达到2 g/L时,EA-1和Y4-2的存活数可维持在105mL-1以上,提示2菌株对≤2 g/L的胆盐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4~10 g/L的蛋白酶处理30 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经60℃处理30min后EA-1和Y4-2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6mL-1以上,Y4-2对80℃高温的耐受能力较EA-1强,说明EA-1和Y4-2有一定的热耐受性。【结论】EA-1和Y4-2产乳酸和SOD能力均较强,且对低pH值、高胆盐、胃蛋白酶和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2.
1998年根据上海市场的需求,我站研制开发了HYD-4×1.5型全天侯海水鱼保活运输机组,与5吨国产解放卡车配套,可装载石斑鱼1000公斤以上。该设备箱体采用集装式保温外壳,内设4个储鱼仓,并配备了先进的水体供氧、温控、水循环过滤等装置,保活时间达到48小时以上,保活率达100%。经过二年多来的营运,该机组运转正常,现将其保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设备要求(1)每趟运鱼前,必须做好车辆、机组及运鱼器具的保养、维修、清洗、消毒等,以免造成损失。(2)车辆的底盘要过硬,以适应超负荷,长距离运输要求,建议配备车辆最好选用质量过硬的进口品牌车。(3…  相似文献   
143.
斜带石斑鱼(俗称老虎斑)(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英文名为orange-spotted grouper,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44.
驼背鲈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活 《齐鲁渔业》2007,24(10):16-18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俗称老鼠斑,鳘鱼等,隶属脂科,石斑鱼亚科,驼背鲈属,为暖水性鱼类。我国见于台湾澎湖、绿岛、香港、南海,但资源量极少,为高级名贵海产经济鱼类。其肉味绝佳,货稀价昂,不单为高贵海鲜,亦为观赏水族,素被视为珍品之冠。2005  相似文献   
145.
利用经过简单改造的养虾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人工育苗试验。先在池中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然后进行受精卵的孵化和鱼苗培育。400万粒受精卵的孵化率为66.3%,培育出全长在2.5cm以上的稚鱼9.6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3.63%。结果表明:利用室外土池进行点带石斑鱼的生态育苗是可行的,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石斑鱼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6.
根据己公布的神经坏死病毒全基因序列,应用引物设计软件依据Gene Bank所收录的各种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2基因组全序列选择保守区域,根据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设计Taq Man探针及其引物。采用Taq Man探针技术,并且将假病毒技术构建的含有神经坏死病毒RNA2基因组的MS2噬菌体假病毒作为阳性质控品,建立Taq Man探针检测点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拟合标准曲线,能够在病毒检测中进行绝对定量,能检测到10个病毒拷贝模板数,在临床检测中得到很好运用。本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有助于日常检验工作,为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筛选和监测提供基础,有助于控制神经坏死病的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47.
褐龙斑是雌性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和雄性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产生的子代。作为杂交石斑鱼的新品种,国内外尚没有褐龙斑疾病的报道。2017年7月,某养殖场褐龙斑出现急性死亡,10 d内累积死亡率高达80%。现场调查发现,病鱼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反应迟钝,伏底死亡。临床检查和剖检可见脾和肾严重肿大、易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各组织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嗜碱性、细胞质均一、直径为10~15 µm的肿大细胞。超薄组织切片中发现,肿大细胞胞质内存在大量直径为130~150 nm的虹彩病毒样颗粒。使用特异性的PCR引物,从病鱼脾、头肾等组织中均检测到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bream iridovirus, RSIV)的高强度感染。测定了该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1362 bp的全长编码区,构建了19种(株)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本研究首次描述了褐龙斑虹彩病毒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揭示了褐龙斑是RSIV新的敏感宿主,为杂交石斑鱼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为阐明养殖新品种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摄食胃排空特征和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本研究检测了体重为(680.35±39.84)g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内容物百分比,比较了线性模型、平方根模型和立方模型对胃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分析了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和肝脏消化酶活性变化,并对胃排空率与消化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排空率呈典型的先慢后快再慢的消化类型。3种模型均能拟合云龙石斑鱼的胃排空数据,其中,立方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由立方模型可知,云龙石斑鱼胃80%排空(食欲基本恢复)时间为9.5 h,100%排空(食欲完全恢复)约为14.8 h。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及肝脏中消化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摄食胃排空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摄食后,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逐渐升高,0~3 h上升速率较慢,3~6 h内呈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摄食后6 h,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云龙石斑鱼瞬时排空速率与消化酶活性呈正相关(P<0.05)。综上,基于云龙石斑鱼胃排空特征和摄食消化特性,结合生产实践,在食欲基本恢复后开始投喂,投喂间隔为10 h左右,每日投喂2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9.
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是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代表种.文章以2018-2019年南沙群岛海域和中、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蜂巢石斑鱼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年龄和生长、体长和体质量、性比和性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旨在深入了解该鱼的生长规律和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蜂巢石斑鱼优势体长...  相似文献   
150.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21.43±1.31)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在基础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