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4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篇 |
农学 | 116篇 |
基础科学 | 22篇 |
19篇 | |
综合类 | 1159篇 |
农作物 | 34篇 |
水产渔业 | 1005篇 |
畜牧兽医 | 890篇 |
园艺 | 488篇 |
植物保护 | 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77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日灼病也叫日烧病,受害的苹果表现为阳面失水焦枯,产生红褐色近圆形斑点,斑点逐渐扩大,最后形成黑褐色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严重影响苹果商品价值。7—8月份是预防日灼病的关键时期,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选择感病品系03B9 与抗病品系C24 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铜浓度处理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总
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升高,两品系芝麻状斑点病的斑点数明显增加,03B9 芝麻
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明显高于C24。铜处理期间C24 总酚含量、PPO 活性较03B9 平均高出25.6% 和77.0%。试验结果初步表
明,水培条件下铜胁迫促进了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的发生,铜浓度与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程度有关,同时影响了叶柄总酚含量
及PPO 活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葡萄斑叶蝉[Ezythroneuraapicahs(NaWa)]是吐鲁番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叶片正面呈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整株叶片变为黄白色、焦枯并提前脱落,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定点调查和普查,基本掌握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市发生危害的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四川葡萄病毒病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意国际合作项目“四川无病毒果苗繁育中心”的要求 ,为了弄清四川葡萄产区内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其流行规律 ,中意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 ,并于 2 0 0 2年 9月在成都龙泉及攀枝花两地开展了葡萄病毒病的田间普查和采样。考察期间共收集葡萄枝样 5 0份 ,随后送往意大利巴厘大学 ,经双抗体和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 ,共检出了6种危险性病毒种类及株系。现对它们在田间的症状表现及其流行趋势作如下阐述。1 葡萄卷叶病 (GLRaV) 葡萄卷叶病由长线形病毒引起 ,主要致病原因是病毒粒子在葡萄茎干的筛管中大量繁殖 ,堵塞筛管… 相似文献
997.
以L型类凝集素(Lectin-LegB;Pfam:PF00139)和激酶(Pkinase;Pfam:PF00069)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鉴定了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L型类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LectinReceptor-like kinase,L-LEC-RLK)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状、进化特征、亚细胞定位、染色体位置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通过鉴定,共获得41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大小介于423~1 291 aa,分子量介于47.12~143.27 kD,等电点介于5.50~8.91,其中28个成员位于质膜。根据进化分析将拟南芥、水稻、马铃薯、杨树和苹果等5个物种的L-LEC-RLKs分为8个亚组,苹果L-LEC-RLKs分布于亚组Ⅰ、Ⅱ、Ⅲ、Ⅴ、Ⅵ和Ⅷ。染色体位置分析表明苹果L-LEC-RLKs存在多个串联重复。该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多样化的表达模式。27个成员在苹果接种腐烂病菌(Valsa mali,Vm)或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AAAP)后存在差异表达。其中,MD15G1226500和MD14G1055200的表达量在两种病害发生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差异。以上差异基因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8.
999.
苹果斑点落叶病中期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故道苹果斑点落叶病已成为元帅系苹果的重要病害 ,红富士苹果等品种也有大量发生。不同年份流行程度有很大差异。分析我县 1 985~1 992年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 ,采用单相关系数法 ,选出相关性好的 3个因子 ,即5月中旬至 6月上旬的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作用为预报因子。以当年预报因子实况值 ,用 2组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报。经近几年在各县的应用证明 ,预测结果和实况均吻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运用 Fisher准则 2组判别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程度分类预报1 .1 预报要素值的处理 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