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4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篇 |
农学 | 116篇 |
基础科学 | 22篇 |
19篇 | |
综合类 | 1159篇 |
农作物 | 34篇 |
水产渔业 | 1005篇 |
畜牧兽医 | 890篇 |
园艺 | 488篇 |
植物保护 | 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77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302篇 |
2005年 | 277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鹅瘟的实验诊断方法较多,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黄牛精子能被GPV所凝集,但该凝集属于非特异性的,难以说明问题。琼脂扩散试验,灵敏度不高且需要高效价抗血清及多倍浓缩尿囊液。免疫荧光诊断法虽快速、敏感、特异,但需要有荧光显微镜,现阶段难于常规应用。因此... 相似文献
62.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灰褐病、轮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的总称。灰斑病一般5月上旬侵染新梢。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一般5月底开始发生,7—8月份为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63.
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经二维电泳分析,电头节可溶性抗原共显示79个多肽斑点,其中酸性多肽斑点26个,中性多肽斑点5个,碱性多肽斑点48个,囊壁可溶性抗原共显示59个多肽斑点,其中酸性多斑点20个,中性多肽斑点4个,碱性多肽斑35上。 相似文献
64.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发生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霉变、及池塘淤泥较深、水体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现将笔者多年的病例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备纳他霉素纳米乳(NATA-NE),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综合纳米乳和纳他霉素的优势,将纳他霉素制成水包油型NATA-NE,以酮康唑和特比萘芬作为阳性药物对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M27A和M-38P,测定药物对3种受试菌株的MIC,并研究了NATA-NE的杀菌效果。【结果】NATA-NE对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的MIC值为1,0.5,0.5 μg/mL;NATA原料药、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对上述3种菌的MIC值分别为2,1,1 μg/mL;4,8,8 μg/mL和1,8,16 μg/mL,NATA-NE的MIC值均小于或等于其他3种药物。3种菌在2 μg/mL NATANE的作用下1.5 h后,均未见生长;NATA原料药则需要4 μg/mL、2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而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分别需要16 μg/mL、4 h和32 μg/mL、4 h才能达到同样效果。【结论】临床使用NATA-NE治疗动物真菌病时,可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和用药次数,以降低成本和对动物不可预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68.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栽培中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由于不是常见病害,细菌性斑点病发生时农户常常误诊,把该病当成真菌性病害去防治,结果越治越严重,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所需的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笔者于2007年6月至8月在水库进行网箱高密度培育斑点又尾鮰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6cm的夏花鱼种,经过55d培育,规格达到了88尾/kg,平均成活率87.9%,饲料系数1.30。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