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5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46篇
  45篇
综合类   23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53篇
畜牧兽医   12483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762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255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1050篇
  2008年   1079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635篇
  2003年   614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21.
《中国家禽》1993,(4):37-3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或罔波罗病)是发生在世界大多数家禽生产地区青年育成鸡的一种病毒病.它是由对消毒剂和正常卫生措施极为稳定和有抵抗力的一种病毒引解的.受害的主要器官是泄殖腔囊,病毒在这里把与抗体生产有关的淋巴细胞破坏了,而具有明显的兔疫抑制作用.临诊疾病发生于3周龄后受感染的鸡,导致精神不振、腹  相似文献   
122.
<正> 1990年春,我省不少地方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使养鸡业受到较大损失。据反映:他们虽接种了不同厂家的疫苗,但未能有效地抵抗法氏囊病的感染。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各种疫苗的优劣和药物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开展法氏囊病的防治工作选择有效的疫苗及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随着饲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广泛的禁用 ,需研究替代方法以确保畜牧业不会受到影响 ;对家禽的研究结果表明 ,被饲料中抗生素抑制的产气芽孢杆菌若大量繁殖将会引起胃肠疾病并导致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因此 ,研制促畜禽生长的抗生素替代品至关重要。1 抗生素的替代品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如纤维素酶可增加饲料消化率并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消化后的营养成分被鸡体吸收用于能量代谢和生长而不是被肠道微生物消耗。另一个替代品是甜菜碱 ,它能降低肠道寄生虫如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损伤 ,抑制球虫的再次感染 ,降低肠炎的发生率。细菌素是由某些细菌…  相似文献   
126.
《中国乳业》2003,(6):43-43
据《中国奶业在线》: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兽医系两名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能对疯牛病产生非传染型抗体的蛋白质,为研究新的疯牛病疫苗创造了重要条件。该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意大利《威尼托农业》杂志上报告说,经实验鼠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目前他们正准备对牛进行实验,接着还要在羊和人体内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7.
在养鸡生产过程中,经常有一些经过免疫接种的鸡群仍然发生传染病的情况,给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如何使免疫接种的鸡群获得足够的免疫力,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生产实践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因素:1疫苗的选择我国地域广阔,为使鸡的某些病在不同地区流行的  相似文献   
128.
文摘荟萃     
霉菌(丝状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多数霉菌在室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合霉菌生长的pH值很宽.1.5~11均可繁殖。多数为需氧菌。少数兼性厌氧。霉菌更能耐受干燥,只要相对湿度在80%以上均能生长。霉菌在无光线的情  相似文献   
129.
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导致了传染病新病种的出现和流行。新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自然界固有的致突变因素以及放射源、抗菌药物、生物防治和生活中应用的化学物质均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诱变因素,导致新的致病性突变微生物的出现和流行;(2)日益广泛的基因工程研究(基因重组、质粒转移、细菌杂交等)  相似文献   
130.
现代养猪     
《北方牧业》2004,(14):14-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