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细胞凝集素探针对典型赤潮生物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细胞凝集素探针对23株典型的有害赤潮生物进行了检测,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探针标记区分和识别目标藻的特异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DBA可以把裸甲藻(Gymnodinium)GIXM01株与其他裸甲藻区分开:SBA、WGA和PNA探针能定性或定量地区分形态相似的裸甲藻GMDH01和TPXM01。PHA-E和SJA能分别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DH04、ATMJ02株系与同种其他的藻株区分开:PNA也能从同种其他株系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ATDH02,ATDH03株系:UEAⅠ能从同种藻株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JN、ATCI01藻株;RCA120可以区分产毒水平不同的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的ASPGX01和ASPGX02。DBA、SBA、PNA和LCA探针能定性和定量区分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MDH01和PMXM01;而PNA探针仅能定量区分原甲藻属(Prorocentrum)PDDH01与PMXM01。用WGA探针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等检测手段可以把探针标记的目标裸甲藻GSPXM01和TPXM01从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和微小原甲藻(P.minimum)等组成的混合样品中区分开。[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79-292]  相似文献   
92.
93.
大多数养鱼户对鱼类疾病和寄生虫危害的防治较为重视;却往往忽视了鱼类植物性敌害。事实上,养殖水体中有害植物的清除,同样不可轻视。池塘养鱼中常见的植物性敌害有以下四种: (一)湖淀 又叫铜锈水、臭绿纱,是夏秋季静止的池塘水面上漂浮的翠绿色蓝藻。蓝藻外裹胶膜,鱼吃了不能消化。蓝藻死亡后,其体内  相似文献   
94.
建立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结果表明,理论上,该方法对于4个利玛原甲藻细胞便可检测出,灵敏度较高;实际应用时检测出的细胞数为(505±14.72)cells/L(镜检为600 cells/L,误差为15.83%,符合海洋调查规范中浮游生物调查误差在20%以内的要求)。本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准确等优点,可作为海洋环境监测中定性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刘俏  龙丽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84-187
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是一种有毒甲藻,有报道称其会形成赤潮,不但可能危害海洋生态平衡,还会通过海洋食物链的富集威胁人类健康。对慢原甲藻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开展我国南海慢原甲藻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一、漆沟藻的特征漆沟藻属甲藻属,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锥体,该藻在海水中未暴发前,比夜光  相似文献   
97.
荔浦县渔民利用池塘培育大规格的草鱼种已有很悠久的历史,随着渔业的发展,草鱼种放养密度的增大,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多。2008年7月23日早上,笔者接到荔浦县青山镇永镇村丘某报告,其养殖的草鱼种问题很严重,要求前去诊治,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8.
采用静水实验法,温度为(20.2±2 .0)℃,并保持实验用水溶解氧为饱和溶氧的60%,分别用 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的藻液与过滤海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稀释成约30 000、15 000和7500 cell. mL-1 3个浓度组,同时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 仔鱼进行毒性比较实验 。结果表明 :鱼卵孵化对微小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2种藻液的胁迫均较为敏感,且微小亚历山大藻的毒性作用较裸甲藻弱 ;2种藻液对仔鱼96 h-LC50全长和体质量增长均产生一定的 抑制作用,但仔鱼对裸甲藻液的敏感性更强 ;2种藻液对仔鱼 ATPase的酶活性抑制作用差异明显,但 裸甲藻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 。说明裸甲藻对黑鲷鱼卵和仔鱼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 。  相似文献   
99.
1989年3月香港曾出现一次有毒的赤潮,地点是在香港东部的一个封闭式海湾——将军澳(Junk&;#183;Bay)。那次赤潮是由一种有毒的甲藻(Atexandrium catenella)迅猛繁殖所引起的,使海水变成红色。在赤潮发生期间,海水中有毒甲藻的最大浓度高达每毫升水5000个细胞。  相似文献   
100.
<正> 卵甲藻病也称“打粉病”。据《鱼病防治手册》(中科院水生所,1975)和《鱼病学》(上水院养殖系,1979油印稿)记载,1961年此病在江西省首次发现,1967年又在广东省发现,以后在福建省又发现。1979年浙江省遂昌县东坞水库的一口鱼塘亦发现卵甲藻病,引起该塘大批鱼种死亡,经采用生石灰24ppm全塘泼洒,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