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法测定,每种蛤毒素组分的含量可用液相色谱一质谱法测试。蛤毒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我国关于蛤毒素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对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52.
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材料,经热变性、离心处理,上清液依次经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和苯基.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分离纯化钙调蛋白(CaM).SDS—PAGE和Westem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东海原甲藻中Ca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ku.采用该实验方法首次有效地从海洋浮游植物东海原甲藻中分离纯化出钙调蛋白.  相似文献   
53.
对发病泰国斗鱼的病原体进行显微观察,分析鉴定为是胡椒病,病原体为嗜酸性卵甲藻,描述了泰国斗鱼患胡椒病的症状、病原体的生活史,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4.
孢囊是诸多有毒有害甲藻赤潮暴发的种源,也是底栖贝类毒素积累源之一。近年来,北黄海沿岸海域贝毒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为掌握有毒有害甲藻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的种源分布情况,笔者于2013年在辽东半岛普兰店(皮口)、庄河、东港浅海海域的菲律宾蛤仔增养殖区域布设12个站位,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甲藻孢囊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研究3个海域甲藻孢囊群落的相似性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个调查区域共检测出甲藻孢囊10属15种,其中自养型9种,异养型6种。各区域各站位孢囊丰度相差较大,为87~775孢囊/g,平均丰度为393孢囊/g,东港和庄河海域丰度较低,普兰店海域丰度相对较高。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海域孢囊群落组成亲缘关系较远。普兰店海域有毒有害甲藻分布广泛,且临近孢囊种类和丰度较高的长山群岛海域,毒素在贝类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5.
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欧洲沿海地区频繁出现一种新毒素Azaspiracid(AZA)导致的中毒事件,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对这类新型毒素的毒性及致毒机理还不清楚,缺少相应的贝类毒素检测方法。为此,本文对有关AZA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毒性、致毒机理、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一新型毒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 和Exuviaella marina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心形卵甲藻(Exuviaella cordata)和海洋卵甲藻(Exuviaella marina)引发的赤潮,(前者于1991年发生在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中,后者于1999年7月发生在大连湾),并对赤潮发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对引发赤潮藻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对大连湾赤沓区养殖的3种贝类进行了贝毒检测。  相似文献   
57.
采用改良后的黑白瓶法测定了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在低温下的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仍具有一定的光合放氧能力。在光照度为2100lx,温度为-1℃时,蛋白核小球藻和裸甲藻叶绿素a光合放氧速率分别为(30.78±2.18)μmol/(mg·h)和(11.92±0.97)μmol/(mg·h);呼吸耗氧速率分别为(2.30±1.49)μmol/(mg·h)和(2.34±0.85)μmol/(mg·h)。在-1~4℃,2种单胞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和呼吸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基本相似,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长,但其增长幅度随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8.
黄海秋、冬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1年 11月和 2 0 0 2年 1月分别对黄海中、南部进行生物资源调查 ,共获得和分析浮游植物样品 94站次。结果显示 ,在两个航次调查中共鉴定浮游植物 2 9属 72种 ,主要以沿岸性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 ,还有一定数量的外洋性种类和底栖附着性种类。其中硅藻门有 2 6属 6 5种 ,甲藻门 3属7种 ,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两个航次黄海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 15 0 5× 10 4 个 /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 14 6 9× 10 4 个 /m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 0 36× 10 4 个 /m3,数量的分布呈南高北低的格局。秋季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种类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冬季。与历史同期调查相比 ,黄海中南部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显著低于 1985年 (平均降低 77 7% )而明显高于 1999~ 2 0 0 0年 (平均升高2 84 5 % )。  相似文献   
59.
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拟多甲藻水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和2010年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水体理化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同步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较2009年有所升高,相同年份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别不大.2-3月,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细胞密度逐步增加并达到高峰,其细胞密度可从2009年第13位、2010年2月26日的第9位,在2010年3月17日迅速上升为第1位,成为第一优势种类,并在2010年2-3月形成水华.拟多甲藻水华最先出现在回水区尾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向中下游发展,并形成大面积水华,在维持一段时间后消退.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密度上游最高,从上游至下游,密度逐渐下降.同期长江干流出现拟多甲藻的次数较少、密度较低,通常在回水区最低密度的30.91%以下.分析认为,2-3月回水区更适合拟多甲藻生长,能否形成水华主要受水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利用脂肪酸鉴定法和荧光微生物法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的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中分离出2株可培养的菌株.脂肪酸鉴定为人苍白杆菌和交替假单胞菌,用荧光法鉴定的菌株分别为弗氏枸橼酸杆菌和短稳黄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