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92篇 |
免费 | 463篇 |
国内免费 | 6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99篇 |
农学 | 1216篇 |
基础科学 | 108篇 |
500篇 | |
综合类 | 11528篇 |
农作物 | 908篇 |
水产渔业 | 2899篇 |
畜牧兽医 | 5550篇 |
园艺 | 2991篇 |
植物保护 | 13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402篇 |
2022年 | 493篇 |
2021年 | 506篇 |
2020年 | 395篇 |
2019年 | 498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377篇 |
2016年 | 499篇 |
2015年 | 574篇 |
2014年 | 987篇 |
2013年 | 1049篇 |
2012年 | 1519篇 |
2011年 | 1452篇 |
2010年 | 1317篇 |
2009年 | 1504篇 |
2008年 | 1597篇 |
2007年 | 1380篇 |
2006年 | 1317篇 |
2005年 | 1581篇 |
2004年 | 2081篇 |
2003年 | 2055篇 |
2002年 | 1456篇 |
2001年 | 1236篇 |
2000年 | 957篇 |
1999年 | 613篇 |
1998年 | 634篇 |
1997年 | 581篇 |
1996年 | 552篇 |
1995年 | 542篇 |
1994年 | 457篇 |
1993年 | 427篇 |
1992年 | 387篇 |
1991年 | 360篇 |
1990年 | 316篇 |
1989年 | 331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69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4年 | 14篇 |
1973年 | 10篇 |
1957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正>一、形态习性金叶风箱果为落叶灌木,株高1~2米。叶片生长期金黄色,落前黄绿色,光照不强时呈绿色,三角状卵形,缘有锯齿。花白色,花期在6月初,果实膨大呈卵形,果外光滑,夏末呈褐色。植株在夏季高温季节有夏眠现象,整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二、扦插繁殖金叶风箱果通常采用扦插繁殖。扦插分为2种, 相似文献
972.
脂联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蛋白,且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惟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在不同的组织中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如调节能量代谢,抵抗炎症,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和缓解氧化应激等功能。对脂联素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表现炭疽病症状的采后香蕉果实中分离到4个炭疽病菌菌株.通过观察这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致病性,发现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株X4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和致病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菌株)“为芭蕉炭疽菌(Co... 相似文献
976.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77.
为明确贵州省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分别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及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白及叶褐斑病病原菌菌株编号为HGUP_(17)355;该菌菌丝白色、羊绒状,菌落中心隆起呈淡黄色、背面枫叶红色,大型分生孢子窄镰刀形,3~8个分隔,未见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1~2个分隔;在以ITS、EF-1α、β-tubulin三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HGUP_(17)355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聚于一支,且支持率达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将其鉴定为燕麦镰刀菌。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为6,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以麦芽糖为碳源、以L-苯丙氨酸为氮源时利用率最高,致死温度为45℃,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978.
979.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80.
报导了考氏白盾阶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Cooley)在云南大理梨园中的发生情况及主要生物学特性,该虫以危害结果枝为主,同时加害于叶片和果实。雌成虫4月上旬开始产卵,平均卵量93粒。在平均气温18~19℃,R.H60~65%的自然条件下卵期为25天。卵化高峰期为5月中旬,6月上旬为若虫涌散盛期。雄虫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进入盛期,寿命仅1~2天。受精雌虫固着在寄主受害部位越冬,已发现的天敌主要是捕食性瓢虫和寄生蜂,梨园管理水平、梨树品种对该虫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