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62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4篇
  39篇
综合类   43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652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教师教学效能感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效能感关系着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教学效能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环境因素分析可以丰富教师的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述、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2.
环境因素对芸苔链格孢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0—35℃下均可萌发,最适温度15—20℃。菌丝在0—30℃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25℃;孢子及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湿度要求较严格,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8%;病菌在相对湿度达93%时可以侵染,98%以上最适。脱落后孢子曝露在室内(相对湿度约63%)经1小时萌发率下降32.4%,4小时下降80%。耐旱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紫外光能促进该菌产孢,但是对某些菌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过长的紫外光照射对该菌产孢不利,照射160分钟孢子萌发率下降近80%。麦芽糖、蔗糖为该菌的最佳碳源;硝态氮、有机氮是该菌的良好氮源。pH值为4—6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强酸、强碱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牦母牛的最高月产奶量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和生产意义的数量性状,研究影响最高月产奶量的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提高月产奶量来实现提高牦母牛产奶性能的目的.孕前期体重和管理因素对最高月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孕后期简单补饲的影响显著p<0.05).孕前期体重因素中最差水平组可减少最高月产奶量达 18.3kg(49.75%,p<0.01),管理因素中最好水平组比最差水平组增加最高月产奶量达14.9kg(5.92%,p<0.01),孕后期简单补饲组比对照组增加最高月产奶量达5.6kg(11.9,p<0.05).  相似文献   
44.
环境因素中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光照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进行综述,并从内分泌、细胞体液反应、免疫、组织器官和营养代谢角度阐明不利因素影响肉鸡生产效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45.
雏鹅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养鹅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对辽西地区5个较大的养鹅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引起雏鹅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约占雏鹅死亡率的46.5%;饲养管理不当,约占雏鹅死亡率的53.5%。1引起雏鹅发生死亡的因素1.1环境因素⑴温度低温是引起雏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为刚出生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特别怕冷。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容易因过热、挤压发生窒息而死亡。在拥挤扎堆的情况下,人工将拥挤成堆的雏鹅拨散,雏鹅又…  相似文献   
46.
据全国畜禽健康监测系统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我国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达11%[1].仔猪断奶前死亡是影响整个养猪生产猪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处于哺乳期的仔猪,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常常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7.
新生犊牛急性腹泻是当今兽医实践中极其突出的问题之一。该病常发生在2~10日龄的犊牛,是由于肠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诱导,致使犊牛免疫力下降综合表现出来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是缺乏食欲,起初稀便,然后变为水样便,进而粪便颜色变为褐绿  相似文献   
48.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因素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引起母猪非传染性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不良环境因素及不孕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不孕症引起的繁殖障碍,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不孕症引起的繁殖障碍①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49.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迅速发展,猪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以保育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迅速蔓延,由于病因复杂,一些专家将其称为复合病因猪呼吸道病。该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50.
环境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有机体与外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奶牛必须适应于环境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奶牛对外界生态条件均有一定的适应力,当外界条件变化剧烈或奶牛有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使其生产力下降甚至导致疾病发生。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对奶牛影响的外在因素。社会因素一般通过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当环境因素之间互作适宜,则对家畜生产有利;相反,当它们处于不良情况时,对奶牛生产、饲喂效率、繁殖乃至疾病的发生等具有不利影响,因而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是有限制作用的。奶牛对环境变化敏感,特别是高产奶牛,其生长、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