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4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渭河干流关中段水污染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环境容量的分区分时控制,依据2000-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关中段4种主要污染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河川径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离子、BOD浓度沿河流断面呈上升趋势,而DO呈下降趋势,其中,天江人渡、沙王渡和树园3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离子、BOD浓度最高,属于严重污染断面;...  相似文献   
62.
咸阳市城区可以乘坐快艇!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绿化让咸阳变得如此美丽。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渭河近堤绿化现场会上,记者看到,通过渭河近堤绿化工程的实施,咸阳变得更美了。  相似文献   
63.
2011年6月1日,受临潼区水产站的委托,来到临潼并与临潼水产站的技术人员一起对该区的鲤鱼烂鳃病进行了现场诊断和调查。该区发病池塘共计六户、三十多亩水面,分布于渭河北岸的任刘渔场和渭河南岸的秦陵镇鱼池村养殖户中。以下是技术人员对患病的鱼体进行现场体表观察和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64.
渭河(陕西段)河道生态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道生态系统为基点,考虑最原始的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渭河河道的水文特点,认为渭河河道的生态需水包括两方面:河流的基本生态基流量为3.579455亿m3;河流输沙需水量为38.1424亿m3。河流基本生态基流量以早期未遭到人类破坏的河流(渭河1963-1983年)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基准;河流输沙需水量以多年平均输沙量与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的比值来计算。渭河河道的生态需水合计为41.711亿m3。  相似文献   
65.
崔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5):138-141
为准确反映渭河水质现状,应用均值化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BOD5、CODCr、CODMn、NH3-N、TP、TN、氟化物等7个水质监测指标对2008—2009年渭河宝鸡段监测断面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其中虢镇桥、蔡家坡桥的水质较差,为Ⅳ类水质。渭河宝鸡段区域性的污染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采用均值化灰色关联分析法,具有计算较简便,可操作性好,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特点,对渭河宝鸡段水质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娟  赵景波 《干旱区研究》2007,24(5):598-603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特征、灾害的等级序列和灾害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代渭河流域关中段洪涝灾害共发生130次,平均每2.06年发生1次.清代中后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该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渭河中下游的大荔、华县、华阴、渭南、潼关5县市.根据涝灾的等级序列可以得出,清代该流域2级涝灾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1级偏涝灾,3级大涝和4级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次数较少.清代该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由气候波动和流域自身的地形、降水特征等因素决定的,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67.
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和多种数学建模及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在美国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下,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干旱、洪水、污染、水土流失4种风险源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流、黄河小北干流、泾河和灞河的一级缓冲区内;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度高的秦岭北坡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区和西安及高陵县内的部分地区。由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最后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区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8.
渭河是黄河水系的一个较大支流,为了解渭河天水段的渔业资源,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秦岭细鳞鲑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012年10月,在天水地区七条主要河流选取采样点,采集样品进行水质监测、浮游生物测定和鱼类调查.结果得出水质为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水;总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1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15种(属);浮游动物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达9种;底栖生物6种;鱼类共3科7种.  相似文献   
69.
胡浩楠  刘引鸽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256-264,274
[目的]探索WRF模式不同方案在渭河上游的适用性,探讨其降水格局形成的物理机制,进而对该流域的水资源及环境管理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新的WRF V4.1.2模式,选用Kain-Fritsch(K-F)和Grell-3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及其微物理过程,进行了不同分辨率的渭河流域上游夏季降水及温度试验模拟及评估。[结果] 5 km分辨率下夏季6月、7月、8月两种方案模拟的气温略低于实际值,K-F方案和Grell-3方案误差分别为5.8%~10%及7%~12%。两种方案对降水模拟表现为偏高,降水随海拔高度和纬度变化不规律,误差分别为13%~39%和10%~25%。2 km分辨率下,K-F方案模拟的西南东南及西风气流较强,表现出垂直速度波动变化大,积云对流不稳定强烈,对流性降水偏多。Grell-3方案模拟的偏南暖湿气流较强,垂直速度较大,随高度增加较快,有利于大尺度强降水产生。5 km分辨率下夏季6月、7月、8月的气温及降水模拟对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K-F方案对气温模拟效果好于Grell-3方案,Grell-3方案对降水模拟效果优于K-F方案,尤其是强降水...  相似文献   
70.
[目的]明确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推荐值,揭示不同水文学方法计算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的适用性,进而为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北道水文站近65年月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传统年内展布法、改进年内展布法及基流比例法对渭河干流甘肃段的河流生态基流值进行了计算对比。[结果]Tennant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12~12.38 m3/s;传统年内展布法计算生态基流应控制在0.72~4.13 m3/s;改进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48~8.19 m3/s;基流比例法计算的渭河甘肃段控制站生态基流应控制在1.76~12.37 m3/s。4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河流平均生态基流分别占多年平均流量的16.89%,6.59%,12.69%,15.83%。[结论]基流比例法与改进年内展布法对于非汛期基流分配效果较为良好,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可作为渭河甘肃段生态基流推荐值,未来应加强河道的生态基流保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