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57篇
  86篇
综合类   796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393篇
畜牧兽医   275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摘要:2001年7月4日-10月27日,中国水产总公司所属的3艘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对大西洋中部公海海域进行金枪鱼渔业调查。本文根据所获得的渔场环境、作业参数、渔获统计等数据,应用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结合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有关水层(60m为一层)及总渔获率与温度、盐度和相对流速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并考虑其不同的影响权重及交互作用建立了数值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大眼金枪鱼的栖息环境综合指数(HEII),利用MarineExplore4.0绘制大眼金枪鱼HEII指数等值线分布图。结果显示:(1)180~240m水层中,中部海区的 指数分布较高(高于0.6),其他海区分布较低(小于0.6);(2)240~300m水层中,6ºN以南的海区 分布较高(高于0.6),以北的海区分布较低;(3)300~360m水层中,仅南部部分海区(4ºS,23ºW附近) 分布较高,其他大部分海区分布很低(低于0.3);(4)7ºN以南的大部分海区 指数分布较高(高于0.6),仅在部分较小海区(5ºN,22ºW、2ºS,17ºW和2ºS,23ºW的附近)内 指数分布低于0.5。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分位数回归;大西洋中部公海  相似文献   
42.
基于30余年渤海鱼卵、仔稚鱼历史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产卵场补充调查,以1982~1983年周年逐月调查资料为本底,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30余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物种多样性和关键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并掌握结构更替过程中优势种和重要种协同消长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各调查季节(冬季除外)鱼卵、仔稚鱼种类数以及资源丰度指数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当前鱼卵种类数仅为20世纪80年代1/2左右,资源丰度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1/10;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仅为20世纪80年代的3/4左右,但冬季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鱼卵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仔稚鱼优势种变化幅度超过鱼卵,底层重要经济种类早期补充群体优势度急剧下降;鱼卵和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在升温季节较高而在降温季节较低,调查期内各季主要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鱼类早期补充群体种类更替现象明显,近年来种类更替率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但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和全年综合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主要栖所类型产卵亲体种类数也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30年在多重外来干扰作用下,渤海鱼类早期补充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已随其栖息地(产卵场)生境要素发生不可逆变化或变迁。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和结构更替是环境-捕捞胁迫下鱼类群落内多重生态位的交替失调和渔业资源结构性衰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辽宁沿海非经济贝类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特征,本研究选取了托氏琩螺(Umbonium thomasi),利用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GBS)对辽宁黄渤海沿岸的5个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SNP标记开发和遗传特征分析。本研究共获得1315987个SNP标记,发现这5个托氏琩螺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851~0.1161和0.1424~0.1627,观测杂合度均低于期望杂合度,说明托氏琩螺群体存在杂合子缺失,有种群退化风险。C4-ZH群体可能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而发生种群缩小和多样性降低。遗传分化研究发现, 5个托氏琩螺群体处于中等分化水平,其中C5-JZ群体因为区域保护原因与其他4个群体的分化程度相对较高,且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C5-JZ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基因交流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开发了3个C5-JZ群体的特征性SNP标记。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辽宁沿海非经济物种的多样性水平,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88,7(2):15-20
在用回归方程计算的预报中,通常用标准差S给出预报值的置信区间,称区间估计。如: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宽度约为±2S。在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数量预报中,由于标准差大,区间估计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而采用点估计,其结  相似文献   
45.
渤海封闭性强,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弱,其生态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2011年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该起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分别于2012?2014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进行了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利用其中部分调查资料,作者对渤海中部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1)2012?2014年春季和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秋、冬季部分海域已受到活性磷酸盐的污染。(2)不同季节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趋势各异,垂直分布也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活性磷酸盐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递减的趋势,秋季和冬季接近呈垂直分布均匀状态。(3)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明显高于夏季。2014年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2013年,呈逐年降低趋势。(4)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盐的外源补充、内源再生和生物消耗是影响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基于2010年5月和8月渤海渔业调查数据,结合1959年以来渤海鱼类相关文献资料,对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动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渤海鱼类群落优势种由个体大、营养层次高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优质底层鱼类逐渐被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 ulis ja ponicus等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并且除黄鲫外,其他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在不断更替中.另外,生物健康度指数(BHI)分析显示,渤海鱼类群落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鱼类资源量急剧降低,尤其在5月,CPUE由1959年的186 kg/h下降至目前不足1 kg/h,鱼类资源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中部,而辽东湾分布相对较少,并且鱼类资源与海蜇呈交错分布.近年来,渤海增殖放流的鱼类仅有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资源量有小幅度回升,其他种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源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和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来看,渤海鱼类群落依旧是小型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控制其能流结构.除花鲈外,其他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均不足历史最高资源量的1%,其资源量的恢复尚有很大的空间,增殖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7.
渤海是我国某些大型洄游经济鱼虾和各种地方性经济鱼虾蟹类产卵、繁育、育肥、索饵生长的场所.由于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渔业资源多年超强度开发,渤海的洄游性鱼虾类资源锐减,一些传统经济种类已经形不成渔汛,渤海地方性资源,如口虾蛄、鼓虾、长蛸、短蛸、尖尾虎鱼、梭子蟹等已成为主要的捕捞对象.底栖渔业生物的捕捞产量在渤海渔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渤海,除捕捞口虾蛄等少数几个品种采用刺网捕捞外,其他捕捞底栖渔业生物的网具主要是拖网类.  相似文献   
48.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9.
渤海秋汛对虾数量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秋汛对虾的数量预报,是我国渔业预报中比较成功的报例之一。本文简述了此项预报工作的发展过程,介绍取得预报指标——相对资源量的原则和方法、加权系数的推算以及对各种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资源水平的预报计算方法。此外,还对有争议的预报中的渔捞努力量因素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黄、渤海半滑舌鳎种群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海、渤海半滑舌鳎两个群体的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并分析和研究其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眼、鳃、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鳍条、脑等9种组织和器官对18种同工酶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肌肉和肝脏两种组织的PGDH、MPI、IDHP、SOD、AAT、MDH、LDH、G3PDH、PGM、LAP、ADH、SDH和ALP共13种同工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共记录16个基因座位。其中,黄海群体在4个基因位点(IDHP、PGM、G3PDH、SDH)、渤海群体在5个基因位点(IDHP、PGM、MDH2、SDH、ALP)表现为多态,黄海和渤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2500和0.3125;两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143、0.0104,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140、0.0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则分别为1.0151和1.0108。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12。半滑舌鳎的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两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