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54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63篇
  75篇
综合类   60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158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浓缩、气相色谱(ECD)检测法测定了甘蓝中茚虫威的残留。结果表明,茚虫威在甘蓝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当添加浓度为0.005~0.5mg/kg时,回收率为97%~99%,相对标准偏差为1.2%~2.6%。  相似文献   
992.
以药用植物鹅毛玉凤花的种子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不同无机盐浓度、活性炭浓度、NAA浓度、碳源、pH值及光照时间等因子对其胚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5mg/L+3%蔗糖和0.1%~0.5%活性炭,培养基pH为5.5~6.0时对种胚的萌发较好;先黑暗培养再光照条件培养可以提高胚的萌发率,达82%。  相似文献   
993.
使用面包改良剂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详细阅读面包改良剂的使用说明书 选用面包改良剂时,首先要详细阅读每种面包改良剂的使用说明书,清楚地了解所选用面包改良剂的性能、主要作用、添加量和使用方法,要特别注意观察每种面包改良剂的组成成分,其主要用途是否与自己选用面包改良剂的目的相一致。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添加量过少,达不到使用效果;添加量过多,会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半胱胺对仔猪血清促生长类激素水平及不同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表达的影响,选取临床检查健康的90头新生“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平均体重为(4.56±0.18)kg,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在14日龄,分别给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20 mg/kg半胱胺及基础日粮+200 mg/kg半胱胺。试验期31 d。在14、24、32和45日龄,从每组分别选取10头仔猪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GH、SS、T3、T4和IGF-Ⅰ水平。在45日龄时,每组选6头仔猪,屠宰取样,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组织中GHR mRNA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半胱胺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GH、T3、T4、IGF-Ⅰ水平,降低血清SS含量,增加肝脏、胸腺及脾脏组织GHR mRNA表达量。日粮中添加适量半胱胺能有效地提高仔猪血清促生长类激素水平及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995.
现已证明 ,在生长料和肥育料中添加二甲酸钾 (potassiumdiformate ,HCOOH··HCOOK)可迅速而有效地降低猪体内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依托于2010年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a~(-1))。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2015年8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于200 kg N·hm~(-2)·a~(-1)硝酸铵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低氮添加(N15、N30和N50)对氨氧化细菌(AOB-amoA)和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高氮添加(N100、N150、N200和N300)显著提高了AOB基因丰度,降低了AOA基因丰度。高氮添加(N150、N200和N300)显著降低了nirK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高氮添加促进了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减少提高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提高了土壤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997.
添加方式对不同固化剂稳定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灰、膨润土、沸石、骨粉、硫化钠、硫酸亚铁为固化材料,分别在最佳添加量下以不同添加方式(固-固、固-液和液-液)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修复,研究不同添加方式对固化剂稳定化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效果。结果表明:固化剂的添加方式会对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作用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液-液方式添加的石灰对潼关和凤县土壤中Cd稳定化效果最好,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分别减少87.9%和70.8%;以固-液方式添加的膨润土对潼关和骨粉对凤县土壤中Pb的稳定化效果最好,重金属残渣态的比例分别增加了59.0%和56.3%;硫酸亚铁以固-液、液-液的添加方式分别对潼关和凤县土壤中Zn稳定化效果最优,有效态Zn含量减少87.2%和84.3%。  相似文献   
998.
添加玉米秸秆对旱作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耕作处理下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旨在探究长期传统耕作土壤添加秸秆后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确定添加秸秆提高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原因,为旱地农田固碳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大田长期试验地的传统耕作和免耕小区土样进行室内培养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土壤不加秸秆(CT)、免耕土壤不加秸秆(NT)、传统耕作土壤加秸秆(CTS)和免耕土壤加秸秆(NTS),15次重复;秸秆为传统耕作玉米植株地上部分,用量为5%烘干土质量,在25℃恒温培养箱中通气培养180 d,定期取样进行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1)不加秸秆处理团聚体以250—53 μm为主,占全部团聚体的52%—66%;添加秸秆处理以2 000—250 μm团聚体为主,占全部团聚体的41%—50%,CTS较CT提高230%—302%,NTS较NT提高92%—134%。(2)添加秸秆处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0.25 mm团聚体百分比(R0.25)显著提高,培养到180 d时,CTS较CT分别提高133%、130%和235%,NTS较NT分别提高53%、75%和87%。(3)培养至180 d时,CTS较CT分别提高250—53 μm和<53 μm团聚体有机碳70%和54%;NTS较NT分别提高250—53 μm和<53 μm团聚体有机碳30%和25%。(4)添加秸秆显著提高2 000—250 μm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CTS和NTS分别为49%—61%和50%—60%,且受团聚体组成影响较大。【结论】添加秸秆能够有效提高旱作土壤大团聚体(>250 μm)形成并增强其稳定性,提高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且对传统耕作处理土壤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情况,本文对近年来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情况,已查明用于非法添加的化学药物,以及目前用于兽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对非法添加物的筛查思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防护林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对磷(P)添加的塑性响应规律,为滨海沙地土壤低磷限制下进行木麻黄不同发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施肥抚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平潭岛木麻黄幼龄林(5 a)、中龄林(12 a)和成熟林(25 a)为研究对象,以内生长土芯法开展P添加试验,细根在内生长芯生长一年后,采用功能划分法对细根形态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P添加显著提高木麻黄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其中,总根长和总表面积总体提高7.79倍、8.69倍,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总体提升15.1%、19.5%;(2)不同根系功能类群间,细根形态对P添加的塑性响应具有较显著差异,形态塑性以吸收根为主,且吸收根对P养分资源的响应更为敏感,P添加使吸收根P含量总体提高56.0%,C/P和N/P总体降低18.7%和38.7%,组织密度总体降低31.4%;(3)对于土壤P养分资源的变化,不同林龄木麻黄采取不同的塑性响应策略,P添加后,幼龄林主要通过吸收根化学计量特征变异,改变自身生理性状获取P元素,中龄林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变异,成熟林主要通过改变吸收根形态,扩大根系吸收面积获取P元素。外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