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36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黑斑口虾蛄幼体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幼体各时期在解剖镜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黑斑口虾蛄幼体发育经过11个假蚤状幼体期。在水温24-29℃、盐度22-32的条件下,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发育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历时24-27d;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发育至第Ⅰ期稚虾蛄历时4-7d。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以及第Ⅰ期稚虾蛄的形态特征,并与口虾蛄(O.oratoria)的发育形态进行比较,以为黑斑口虾的开发利用提供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2.
蒋霞敏 《海洋渔业》2003,25(2):87-88
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r)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以南海区,在80年代尚未形成市场需求,随着其他渔业资源的衰退,黑斑口虾蛄等虾蛄类逐渐成为饭桌上的佳肴。为了保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曾进行黑斑口虾蛄低坝高网育肥暂养和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证明它具较强的抗病力、抗台风等灾害性环境,生长速度快,养成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养殖新品  相似文献   
93.
1 放苗前准备 1.1 附着物准备鲍附着阶段包括挂板期(幼体)和四脚砖期。先在池底铺好四脚砖后再放挂板。鲍幼体附着挂板有胶片框架式和波纹板式。  相似文献   
94.
河蟹溞状幼体培育期使用孔雀石绿杀灭聚缩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石绿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Ⅰ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技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氵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95.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96.
中国林蛙蝌蚪和幼体的摄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寿兵  郭锐 《野生动物》1998,19(6):20-20
本文观察了中国林蛙蝌蚪和幼蛙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1)蝌蚪靠嗅觉觅食:(2)蝌蚪的上下颔对进食有重要意义。尾部仅起维持身体平衡和游泳的作用;(3)蝌蚪对动物性食物有明显的偏爱;(4)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饵料直径对中国林蛙幼体的摄食量育有明显的影响。而光线强弱、饵料长度对摄食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
98.
育苗场出售的罗氏沼虾苗,其规格一般在0.8~1.0cm,直接入塘养成,其成活率较低,成虾规格偏小。特别是北方地区,养成时间短,商品虾规格小,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如有条件暂养1个月左右,将虾苗培养成1.5~3.0cm的幼虾后再入塘养成,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成虾个体也较大,可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幼体暂养有室内水泥池暂养。塑料大棚暂  相似文献   
99.
扣蟹苗种培育是指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目前天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大闸蟹育苗技术均已成熟。当前主要有工厂化育苗和海滨土池培育两种方式。工厂化育苗为温室人工控温,海滨土池培育为室外培育,育出的蟹苗相对工厂化育苗适应性强,蟹苗成活率高,且培育成本低,备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100.
日本对虾土池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大朝阳育苗场宋京年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成功创新了利用大棚模拟自然条件下虾苗幼体生长所需条件进行日本对虾土池育苗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