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8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7篇
  176篇
综合类   33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黄淮海平原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的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准地区,是我国粮饲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hm^2,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2.7%,总产量占全国35.5%,单位面积产量5.3t/hm^2。  相似文献   
32.
海河流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总供水水分生产率(WUEa)和灌溉水分生产率(WUEi)为评价指标,运用对流域内典型灌区的调查资料,计算了海河流域主要作物冬小麦的用水效率并进行特征分析,得到了其水分生产率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UEa在田间尺度上均值为1.50 kg/m3、灌区尺度上均值为0.97kg/m3,WUE在...  相似文献   
33.
从黄河下游淤积物粒径变化谈中游地区沟坡兼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者指出,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占69%,这部分泥沙在中游黄土中含量甚少,它们主要来自多沙粗沙区的基岩,因此加强易侵蚀基岩区的治理是关键.据最近的分析,发现黄河下游淤积物已明显细化,粒径≥0.05mm的粗泥沙占总淤积量的40%,0.05~0.025mm之间的泥沙约占30%,这部分泥沙来自黄土中的比例不小,因此在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应强调沟坡兼治.  相似文献   
34.
本文参照清华大学对北方河流的水质模型试验,结合海河一年中有四个月是汛期排水,其余八个月是状态的特点,得出一些经验公式。在保证水体不黑臭,不富营养化的前提下,对海河的水质、水量进行规划性预测计算,得出以下结论:水质(mg/l):COD14.2,BOD13.0,DO2.0,N4.5,P0.5,Cl^-1250;水量:汛期两岸排水250万m^3/月,非汛期两岸不得排入污水。  相似文献   
35.
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需要建立适宜的指征和阈值,指征是环境可量测的属性,阈值可定义为指征的水平,提供评价的基线。海河低平原盐渍区处于脱盐和积盐过程的相对平衡阶段,水土质量变化始终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11种标准从众多属性指征中初选出易应用于则环境变化的关键性指征并加以解释,地下水水位、水质、土壤电导率等属于指示盐渍化的趋势指征,土壤质地、结持性、颜色等可作为形态学状态指征,并推荐较为通用的土壤形  相似文献   
36.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的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流域上下必须把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建设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京津水源工程上游生态与水质保护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7.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输水的积极响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西部生态与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该地区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5次生态输水,通过3年对输水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就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对输水的积极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各有其变化规律,在时间上近河道水位响应快,远河道水位响应慢.在空间上距河道不同距离和不同河段上地下水上升的幅度不同.(2)输水后天然植被的响应主要表现在植被种类和植被盖度的增加上;(3)鉴于输水后生态响应的范围仍然较小,因此输水工程还应该继续进行并适当调整输水的方式.  相似文献   
38.
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合理水位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工程改善了该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地下水的平均水位从输水前的8.25m升至输水后的4.13m。相应地,地表植被也出现明显的响应。但是,在不同河段由于过水时间、耗水量等因素的差异,造成输水后水位差异较大。以既能减少地下水强烈蒸发返盐,又不造成土壤干旱而影响植物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作为评价标准,对输水后不同河段的地下水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英苏—阿拉干段的地下水位2.97~4.8m是比较理想的水位;大西海子—英苏段水位较高,可能出现次生盐渍化;阿拉干—台特玛湖段地下水位太低,不利于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39.
在总结分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近40年来泥沙处理的主要方针和泥沙公布状况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当前及今后灌区泥沙治理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治理及分布的主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渠首自流集中沉沙的优越条件日渐丧失的条件下,今后引黄泥沙将主要采取浑水灌溉,远距离输沙及分散沉沙的处理方式,黄河下游悬河的现状及古黄河冲积区洼地的存在为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前提。提出了结合黄河大堤淤背处理引黄泥沙的设想,开阔了泥沙治理的视野。  相似文献   
40.
东营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现有灌溉面积14.2万hm^2,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量越来越大;黄河水资源日益紧张,黄河断流的影响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针对东营引黄的实际,提出了如下引黄供水的对策;进行灌区老化工程技术改造;修建平原水库;充分利用灌溉间隙,引黄蓄灌源;加强经济调控,合理调整水价;节约用水;严格控制退水,充分利用退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