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正>利用海蜇的生态习性,在对虾养殖前期进行海蜇生产,后期进行对虾养殖,不仅可以一池多养,一举两得,而且可避开对虾疫病暴发期,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现将利用虾池前期养殖海蜇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调查池养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当年鱼种(0+龄幼鱼)的脂类营养状况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分析了遮荫池塘(面积为0.17 hm+龄幼鱼)的脂类营养状况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分析了遮荫池塘(面积为0.17 hm2,水深1.5 m)养殖的美洲鲥02,水深1.5 m)养殖的美洲鲥0+龄幼鱼不同生长阶段(7—11月)的鱼体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鲥当年鱼种鱼体的水分含量随着生长而显著降低(P<0.05),鱼体干质量的总脂肪含量随生长而显著升高(P<0.05),总脂肪含量从7月的12.93%显著增加到11月的35.05%;美洲鲥当年鱼种不同生长阶段(7—11月)的鱼体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从数值上看,各月份美洲鲥当年鱼种的C_(18:1n9c)含量均为最高(27.11%~36.87%),C_(16:0)和C_(18:0)含量(分别为19.63%~25.33%和6.42%~7.46%)随生长而显著下降(P<0.05),而C_(18:2n6c)含量(16.87%~22.95%)随着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高点出现在9月(22.95%);美洲鲥当年鱼种体内脂肪酸组成与其摄食的饲料成分密切相关,但也不是绝对的;较低C_(16:0)和C_(18:0)含量的饲料导致了鱼体内的C_(16:0)和C_(18:0)含量持续下降,呈现正相关;而较低C_(18:1n9c)含量(23.93%~24.04%)的饲料未造成鱼体内C_(18:1n9c)含量下降,相反地,鱼体内的C_(18:1n9c)含量从8月的27.11%显著上升到11月的36.87%(P<0.05),呈现负相关;较高C_(18:2n6c)含量(45.52%~46.88%)的饲料未造成鱼体内富集C_(18:2n6c)(16.87%~22.95%),呈现无显著相关;较低DHA含量(1.57%~1.79%)的饲料造成鱼体内DHA比例下降,含量从8月的4.00%显著下降到11月的1.62%(P<0.05);较低∑n-3PUFA/∑n-6PUFA比值(0.13~0.14)的饲料也严重影响了鱼体内∑n-3PUFA/∑n-6PUFA比值的变化趋势,比值从7月的0.29显著下降到11月的0.15(P<0.05)。研究表明,美洲鲥当年鱼种配合饲料中可适当增加C_(18:1n9c)和n-3PUFA(特别是DHA)的比例,大幅减少C_(18:2n6c)的比例,调整提高∑n-3PUFA/∑n-6PUFA比值。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结合革胡子鲶的生物学特性,就池塘单养该鱼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安徽省当涂县2012-2016年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物联网水温观测数据和河蟹产量数据、死亡率数据,以及1985-2016年当涂县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深度水温与河蟹产量的相关性,确定池塘河蟹高温热害关键致灾因子和致灾临界值。通过构建关键致灾因子与气温的关系模型,推算池塘养殖河蟹的高温热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定义高温热害天气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河蟹高温热害死亡率样本,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建立高温热害等级指标,设计池塘养殖河蟹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并试点应用。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河蟹高温热害关键致灾因子为60cm深度日平均水温,其致灾临界值为31℃。60cm深度日平均水温与前一日平均气温相关性最高,根据其关系模型可知,发生高温热害的临界气象条件为日平均气温≥30.5℃。因此,池塘养殖河蟹高温热害指数(S)定义为:6月21日-9月10日,日平均气温≥30.5℃的天数。池塘养殖河蟹高温热害等级指标为:轻度死亡率0~1%(0相似文献   
105.
彩虹鲷俗称红罗非鱼,也称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体型象奥尼罗非鱼,体色粉红或橘红,头小,背高,体厚。腹膜白色,肉质鲜嫩,雄性率达98%以上。为研究彩虹鲷成鱼养殖的合理放养密度,提高养殖效益,笔者于2005年4月8日至9月30日,在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进行了彩虹鲷3种放养密度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6.
北方养山茶花的难点之一就是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太小,这对山茶的生长着实不利。养在阳台上的要每天喷几次雾水,方可满足山茶的需求。养在院子里的就有点麻烦,主要是上下楼不方便,不可能每天下几次楼,为其喷水增湿。而且院子是开阔的,风大、风多,环境湿度更难掌握,即便地皮是湿的,周围环境也还是干燥的,常常不能满足其生态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动了不少脑筋,但总找不到一个好办法。2005年春天,在山茶出室之前,我还在为这个问题烦恼。忽然灵机一现:何不建个水池来解决这个难题呢?随即动手挖了个水池,池中长期蓄水,水上养花。到目前为止,经过两年实践,利用水池来养山茶花,效果  相似文献   
107.
主要因气温突变,水质迅速恶化,水体中产气单胞菌大量滋生引起。  相似文献   
108.
109.
南海红鲌(Ergthroculfer recurviceps)俗称抛颈、和顺,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域,是该地区特有的江河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它肉味鲜美,细嫩,目前和顺与广东鲂[海(鱼边)]同为酒店宾馆的名贵河鲜鱼,供应很缺乏,价格与广东鲂相同,而肉质较广东鲂更为鲜嫩,该鱼可于池塘或网箱驯养。  相似文献   
110.
《淡水渔业》1974,(8):3-5
探索鱼类养殖新品种,扩大养殖对象是提高淡水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据悉,湘赣地区渔农亦有池养鲴类习惯。为此,水生所于1971年冬开始对野生种类——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Bleeker)进行了养殖驯化试验。1972年催产成功,并孵出鱼苗,但未能育成鱼种。1973年与桃园河水库管理处协作取得了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试验的初步结果。孵化出鱼苗10余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