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3篇
  免费   1426篇
  国内免费   3855篇
林业   2975篇
农学   1076篇
基础科学   4246篇
  6045篇
综合类   14442篇
农作物   724篇
水产渔业   588篇
畜牧兽医   2241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1228篇
  2024年   540篇
  2023年   1504篇
  2022年   1741篇
  2021年   1701篇
  2020年   1468篇
  2019年   1617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393篇
  2016年   1676篇
  2015年   1619篇
  2014年   1593篇
  2013年   1655篇
  2012年   1769篇
  2011年   1688篇
  2010年   1653篇
  2009年   1483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678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为研究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源系统对周围温度环境的影响,基于植物工厂实验室现有组合灯板相关参数,通过专业热环境分析软件Icepak对LED灯源周围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ED灯源周围的温度场在点位距离为0~5 cm范围内呈现较大的变化,大于5 cm时随点位距离增加温度场对周围的热环境影响则趋于稳定。由于原有灯板由不同色光源组成,且排列组合呈不对称现象,导致温度场呈现向右上端偏移现象。通过模拟分析得出的一系列现象,可为种植方位选择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2.
113.
分析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影响机理,可为加快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山西省欠发达地区5307份农户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强于感知易用性,其中经济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效应最强。2)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土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感知而间接影响其土地流转行为。3)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决策路径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因素→感知易用性→土地流转行为;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土地流转行为。由此可见,基于特定环境所形成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立足当地实际,重点提增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提升流转交易的便捷度。  相似文献   
114.
文章基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对螺岭桥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构建,通过模型参数率定和检验,确定其预报方案达到预报要求,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相关规定,新安江模型在螺岭桥站应用良好,可进行预报作业。  相似文献   
115.
116.
研究采集宁夏区内各市县(固原、海原、同心、中卫、中宁、永宁、平罗)抽取玉米样品120批,用近红外分析仪扫描定标样品集获得玉米近红外光谱图,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并分别经过无预处理、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转换、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转换结合去趋势校正(SNV+D)预处理光谱,获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预测模型,分别是经过MC、SNV+D、SNV+D、SNV+D光谱预处理后效果最好。预测决定系数R2 p分别为0.951、0.976、0.728、0.897,相对分析误差RPD除粗脂肪为2.62外,其他均大于3的近红外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验证集验证后,并对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U检验,结果为差异不显著(P>0.05)。该近红外预测模型对玉米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具有较佳预测效果,粗脂肪的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7.
118.
【目的】研究杠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贝壳沙埋深度的响应,探讨杠柳幼苗对贝壳沙埋深度的耐受极限,为贝壳堤海岸带植被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定不同埋深的贝壳沙埋深度分别为0%、33.3%、66.7%、100%、120%,每隔15 d统计杠柳植株的成活率,60 d后采用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埋深处理下的杠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株高、根长以及根、茎、叶干质量等生物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Amos Graphics软件对相关参数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除埋深120%杠柳幼苗死亡外,其他各处理下杠柳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随着贝壳沙埋深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杠柳幼苗株高、根长、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叶干质量在埋深33.3%时最高,在埋深100%时最低。杠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随着贝壳沙埋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埋深33.3%时,杠柳Pn、Tr、LUE、CE达到最大值,但与埋深66.7%时差异不显著;埋深66.7%时,杠柳WUE最大,显著高于对照34.0%,但与埋深33.3%差异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一定埋深范围内,杠柳株高、根长、茎干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杠柳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强引起的。【结论】适当的贝壳沙埋深度(33.3%),可引发杠柳启动自我补偿策略,促进杠柳的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超过一定的埋深阈值,会导致杠柳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随着基础工程建设的快速实施,各类开挖边坡的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引起的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呈显著增长趋势,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科学有效地探讨解决这类环境地质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有关植物固土护坡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简论述植物护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根-土复合体的剪切试验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并从根系特征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根-土复合体力学模型等3个方面论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0.
在油压缓冲器中,皮囊复位缓冲器因其独有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缓冲器的组成结构的说明和缓冲机理的分析,对此类型产品的系列化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