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2篇
  9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51.
为了探索果树对酚类化合物的修复潜力,从八棱海棠中克隆获得多酚氧化酶基因Md PPO2B,并构建该基因植物超量表达载体,通过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该基因对酚类化合物的修复功能。结果表明,在平板、盆栽、液体3种试验中,不加入苯酚,转基因植株在生长状态和外部形态上和野生型相似;当苯酚浓度分别为0.1 m M和1 m M时,通过植物的根长、叶片鲜重等比较发现,转基因株系比野生型植株对苯酚的耐受性更强,其生长形态较为正常,而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则受到了明显抑制。由此可见,Md PPO2B转基因植物的PPO活性在植物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用果树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基因用于有机污染物修复,对环境治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2.
在陕西省杜陵国家遗址公园发现1种鬼笔目真菌,经鉴定确认为五棱散尾鬼笔Lysurus mokusin(Cibot:Pers.)Fr.。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此前该菌在陕西省内未有报道和文献记载,因此,本次调查发现增加了该菌在我国种质资源分布的地区。  相似文献   
653.
比较了4个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具有不同4抗性的小麦品种在接种和未来接种处理中植株内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处理中,叶片PPO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根系中PPO活性则与品种的抗介体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54.
桃树溃疡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昆明地区由扁桃壳梭孢(Fusicoccum amygdali Dalacr. )侵染而引起的桃溃疡病。这一病害主要发生在桃树一年生枝条上。在叶痕和当年生枝条基部形成深褐色病斑。据1987年观察,病害在6月初开始发生,到10月发展至高峰。病原菌于11月进入休眠期。接种试验表明,病原菌只能从寄主受伤组织侵入,潜育期约为10天。研究结果认为这一病害具有潜伏侵染现象。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上越冬,也能在果园内脱落在地面的病枝上存活。分生孢子在雨季内随雨滴飞溅大量传播,以7月后期至8月初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655.
葡萄座腔菌属(B otryosphaeria)系统分类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论述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Ces. & De Not.)及其无性型的系统分类现状.首先概述了Botryosphaeria真菌模式种的建立及无性型分类的演化过程,主要介绍了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观点:即Botryosphaeria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单元的集合,其无性阶段可能分别对应于色二孢属(Diplodia)和壳梭孢属(Fusicoccum).同时介绍了真菌多无性型(pleoanamorphy)、同等无性型(synanamorphs)概念和Fusicoccum真菌座腔壳砖隔孢属(Dichomera)同等无性型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一些重要有性型种,如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多主葡萄座腔菌(B. ribis),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B. parva,B. lutea等之间的系统分类关系,介绍了近年发现的20多个有性与无性型新种.其次介绍了主要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其在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状况.最后通过分析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56.
八棱海棠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八棱海棠1 a生播种苗为研究时象,对其苗高生长规律和苗高与地径、生态因子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反映苗高生长规律,苗高生长呈现"慢-快-慢-快-慢"的节律,并以此将苗高年生长过程划分为6个生长期.通过苗高生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证明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苗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57.
本实验在我国的多种树木上采集了56个溃疡病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ISSR技术)研究病原菌.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腊切片观察,供试病原菌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特征与国外所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一致.根据ISSR技术得到的系统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国外提供的F. aesculi (有性阶段为B. dothidea)菌株以100%相似性聚为一类.因此,实验采集的树木溃疡病菌是B. dothidea,其无性型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而是F. aesculi,故应使用F. aesculi作为B. dothidea的无性型名称.此外,通过国内的B. dothidea和国外已发表的B. ribis的特征对照,发现二者确实不同:B. ribis的分生孢子宽度大于8.0 μm,L/D值的平均值小于2.6;而本实验测量的B. dothidea的分生孢子宽度在6.2 ~7.6 μm之间,L/D值的平均值在2.9 ~3.6之间;ISSR所得系统树也显示二者属于不同的种.所以B. dothidea和B. ribis是两个不同的种,而不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58.
<正>"三优"即优良的品种、优良的砧木和优良的栽培管理技术。"三优"栽培具有树形矮化、栽培管理技术简单、进入结果期早、产量高而稳定、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便于生产中推广应用,是近年来我国苹果发展中普遍认可的先进栽培方式,实现了3年挂果、4年667 m2产量达到1 000~1 500 kg、5~6年丰产的良好效果。根据我省气候特点,选用河北农业大学培育的八棱海棠+SH系列+品种的砧穗组合,目前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59.
《花木盆景》2015,(4):40-41
朝阳醉鱼草,是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从大叶醉鱼草的变异枝条中,培育出的苗木新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试验,适应性强,是目前灌木类中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彩叶植物。形态特征朝阳醉鱼草,为落叶灌木,速生,枝条长,斜生,高1m~2.5m,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状,有窄翅,枝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叶大,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cm~25cm,缘有细齿,叶  相似文献   
660.
针对同一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分别采用孔口出流排泥和管道排泥两种不同的排泥方式,同时考虑梭锥管倾角不同对排泥耗水率、排泥水的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及其含沙浓度的影响进行泥沙水动态沉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梭椎管的排泥耗水率、浓缩率和"清水"的出水量与排泥方式密切相关。梭锥管采用管道排泥浓度远高于孔口排泥浓度,排泥水浓缩率可达5倍以上,耗水率仅为10%左右,仅为孔口排泥耗水率的20%。梭椎管倾角对耗水率与浓缩率影响较小,倾角为60°时,耗水率最小,浓缩率最大。要保证较小耗水率和较大溢流量排泥方式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