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测定并分析了梭鱼鳞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梭鱼鳞中水分含量为51.56%,粗蛋白含量为25.50%,粗灰分含量21.19%,粗脂肪含量为0.06%。检测出梭鱼鳞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47.25%。梭鱼鳞的氨基酸评分(AAS)0.17,化学评分(CS)0.1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18.74。其构成比例不符合FAO/WHO标准。梭鱼鳞是一种良好的胶原蛋白的提取原料,具有医疗保健的价值,同时还可作为鲜味调料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62.
在池塘中,采用施肥繁殖天然饵料的方法,培育人工繁殖的梭鱼苗已达到生产规模。本文着重报道梭鱼鱼苗池的饵料生物与梭鱼苗的食性和生长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梭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海军 《水产养殖》2005,26(2):24-26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又名鮻、赤眼鲻,俗名有红眼鲻、肉棍子、丁鱼等。梭鱼是海水半洄游性鱼类,海水中繁殖,在河口咸淡水中育肥,广泛分布于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近两年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原因,天然鱼种资源日趋减少。为此,2003年我场进行了梭鱼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2004年已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所有苗种已陆续向外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王良臣  刘修业 《淡水渔业》1980,(6):9-12,F002
<正> 鲻科鱼类的研究,近年来发展得很快。但对梭鱼脑垂体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梭鱼脑垂体及盐度、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对梭鱼脑垂体的作用提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肝脂肪含量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脂肪代谢酶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总酯酶(GE)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增高(P<0.05),16.91%组显著高于2.71%、5.79%、8.23%组(P<0.05);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EFA)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水平16.9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脂肪水平2.71%的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23%组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16.91%组显著高于其他5组(P<0.05)。结果显示,肝是梭鱼脂肪沉积的主要场所,肝脂肪沉积比肌肉更敏感,高脂肪饲料还使脂肪分解酶的活性增强,血脂含量增加;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提高梭鱼的抗氧化能力,脂肪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6.
梭鱼又称棍子鱼、红眼鱼、红眼鲻等,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个水产养殖新品种。2009年7月-2011年6月,南通名濠水产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水产三项更新工程项目"梭鱼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技术开发",结合项目的实施,介绍梭鱼繁育、养殖的相关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梭鱼草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蓝绿藻生长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和肉桂酸分别作用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单一培养和混合培养。结果表明:单一培养下,香草酸、肉桂酸均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抑藻能力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能力强于香草酸。化感抑制能力不同,其对藻的动态抑制率不同,当化感物质抑制能力较弱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抑藻率先下降后上升,化感抑制能力较强时,抑藻率先上升后下降。混合培养下,化感物质、作用质量浓度均可影响两种藻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肉桂酸均可使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比增长率下降,但经低质量浓度(20、40 mg·L~(-1))肉桂酸处理后,混合培养中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显著高于同处理下单一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比增长率,经香草酸处理后,结果相反,表明在混合培养体系下,当作用质量浓度较低时,香草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8.
池塘养殖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渔业生产方式,其显著的特色是多种类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生态空间和水域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获得显著的养殖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关于池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9.
罗刚  时冬晴 《齐鲁渔业》2011,(12):33-34
近些年休渔期间,池塘养殖的梭鱼价格一路上扬,而且规格≥450g的商品鱼最畅销。从3月中下旬到8月份的近5个月时间里,要把1龄鱼种养成符合规格的商品鱼需要有较大规格的鱼种,所以大规格鱼种(≥60g)行情看涨。江苏省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通过养殖实践,把梭鱼夏花混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了大量1龄优质梭鱼种,为微咸水梭鱼商品鱼的快速养成提供帮助,实现养殖的高产高效。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稻田梭鱼与河蟹混养的试验初报①黄俊章贾学文李晓晴(营口市老边区水产局关键词:稻田梭鱼、河蟹混养为了充分利用稻田资源,进一步开发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技术,1996年我局在2.69hm2水田进行了梭鱼与幼蟹混养试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很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