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的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方法  以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标准品模拟研究了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100 mg·L?1丁二酸+肉桂酸联合处理7 d时抑藻率最高(92.78%)。②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单一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肉桂酸、丁二酸、香草酸;联合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丁二酸+肉桂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丁二酸+香草酸,同时香草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丁二酸+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③丁二酸与酚酸(肉桂酸、香草酸)、肉桂酸与香草酸及三者联合可以协同增强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表明同类或不同类有机酸联合作用可以协同增强抑藻效果。  结论  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很可能具有良好的抑藻效果,同时多种化感物质联合作用可能是梭鱼草抑制铜绿微囊藻水华的一种主要机制。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具有开发为抑藻剂的潜质。图2表2参26  相似文献   
52.
一、繁育设施可利用虾、蟹育苗设施,水泥池面积20平方米左右,池深1.2~1.5米为好,育苗前半个月消毒待用。二、亲鱼来源及选留1.亲鱼来源达到性成熟年龄、体质健壮发育正常的鱼,在适宜的条  相似文献   
53.
为满足栽培梭鱼草对种苗的需求,以梭鱼草具有萌动芽的根茎为材料,进行了具有微型根茎试管苗的培养、微型根茎的瓶内繁殖、微型根茎的苗床扦插,以及微型根茎试管苗的移栽的研究,建立起梭鱼草微型根茎的无性系。结果证明;1/2MS+蔗糖12g/L+IAA0.3mg/L是诱导根茎生长为试管苗的理想培养基。以具有2个生长芽的微型根茎为材料在瓶内的繁殖速度最快,移栽、移植成活率高。微型根茎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近100%,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梭鱼草的植物学性状和观赏性状。  相似文献   
54.
根据梭鱼IL-22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梭鱼脾脏中扩增IL-22用于表达片段,连接至载体pUC57。分别以BamHⅠ和KpnⅠ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pQE-30进行酶切,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经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SDS-PAGE显示该IL-22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IL-22重组蛋白主要在菌体培养上清中表达。通过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成功获得了梭鱼IL-22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55.
梭鱼属鲻科鱼类,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肉味鲜美的特性。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广盐性。是我国北方海水、咸淡水、淡水养殖的优良对象。新疆博斯腾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当地的水温、气候、光照时数、年积温均适宜梭鱼的生长。为了增加养殖新品种,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我们于2004年6月11日引进1.2~1.5厘米的梭鱼乌仔鱼苗10万尾进行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6.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57.
(一)准备工作 1.搞好消毒:苗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用75千克生石灰或25千克茶籽饼浸泡后兑水全池泼洒消毒.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用量为每立方米20克,浸泡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相似文献   
58.
《水产科技情报》1975,(7):12-12,14
今年的梭鱼人工催产试验工作,从5月7日开始,到28日结束,前后共搞了六批试验,试验是在水温16~26℃之间进行的,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淡水渔业》1975,(9):29-29
在唐山地区水产局和秦皇岛市水产局的大力协助下,我场于1974年7月10日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唐子寨大队运输梭鱼夏花5,800尾,分装九个尼龙袋,尼龙袋规格为高66厘米,宽46厘米,袋内装水三分之一(约16斤),每袋装鱼600~800尾。装鱼后充注氧气,再将尼龙袋装入木箱,  相似文献   
60.
《淡水渔业》1974,(2):17-20
一九七三年一月省农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省淡水渔业科技工作会议,确定我场承但“鲻、梭鱼的养殖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课题。为了完成省下达的科研任务,我场全体职工在抓好全年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组成一个采捕鲻梭鱼苗的专业队,负责捕捞、暂养、驯化、搬运等工作。试验的过程从三月十五日开始筹备,三月二十日开始试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