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渤海俊鱼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正> 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1980年干榆养殖场和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孵苗384.7万尾,其中175.5万尾鱼苗育成夏花57万尾,比1979年增加了2.54倍;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孵苗2万尾;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第一次试验成功,孵苗13万尾,育成5寸以上鱼种2万尾;青岛海水养殖研究所,孵苗90多万尾,育成鱼种8~9千尾。从这些结果看,大部分单位都在试验上取得成功,有的单位已向生产规模迈进。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观察,对目前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35.
邢泰 《河北渔业》2004,(5):46-46,51
为加快养殖新品种开发步伐,充分利用我市半咸水资源,我市于1991-1993年在张北县黄盖淖水库实施了梭鱼增殖技术研究项目,试验采用网箱快速培育梭鱼夏花至大规格鱼种放养和直接调运大规格梭鱼种放养两种方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罗刚  时冬晴 《河北渔业》2011,(11):15-16
<正>近些年,海区休渔期间,池塘养殖的梭鱼价格一路上扬,而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日趋走俏(见表1)。作者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把梭鱼夏花混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了大量大规格梭鱼苗种,为次年淡水梭鱼商品鱼的快速养成提供帮助,实现养殖的高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7.
<正>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体纺锤形,细长,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是大众宴席上的佳肴,尤以春天的开凌梭最为名贵。梭鱼具有广温性、广盐性、食性广且饵料蛋白要求低、生长速度快等特性。梭鱼从0~35℃范围水温都能忍受,最适温  相似文献   
38.
丁成曙 《科学养鱼》2005,(12):25-25
笔者于2004年在江苏大丰一养殖场进行了梭鱼淡水池塘主养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主要技术与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面积20亩,池深2.5米、水深2米,水源为来自洪泽湖的河水,进排水方便。池内设1.5千瓦增氧机2台,颗粒投饵机2台。放养前每亩  相似文献   
39.
梭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在光镜下系统观察了出膜后1~39 d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仔、稚、幼鱼各期的消化系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时,梭鱼受精卵经50~54 h孵化,初孵仔鱼消化道仅由一条原始的消化管组成。孵出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管盘曲,第一盘曲处形成胃雏形,第二盘曲处及之后形成前肠和后肠,肛门形成并与外界贯通。孵化后第7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油球渐小至消失,孵化后第8天,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和胰等,仔鱼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过渡。此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胃黏膜层的褶皱数量增加,管壁增厚,内腔增大。稚鱼后期,梭鱼苗各鳍初步形成,分化出鳍条,孵化后18 d,幽门盲囊形成,胃腺出现,标志着稚鱼开始消化外源性蛋白,同时,消化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分化,肌层增厚,肠道分段、盘曲,稚鱼食性开始向植食性转换。在此以后,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地完善成熟。结果表明,梭鱼消化系统的发育与仔、稚、幼鱼的生长、形态发育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40.
梭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 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1.0-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pH值7.2-8.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