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7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林业   397篇
农学   658篇
基础科学   500篇
  292篇
综合类   3313篇
农作物   292篇
水产渔业   441篇
畜牧兽医   5834篇
园艺   310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1155篇
  2007年   964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本文就林场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忽视资源配置与效益的关系以及实行机畜结合,克服林区生产领域生产成本超支的通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NA干扰技术,通过腹腔注射法将甜菜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1(SexigPBP1)双链RNA导入雄蛾体内,48 h后定量PCR检测表明,SexigPBP1的mRNA表达量被敲减90%以上;同时,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表明,注射处理48 h后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主组分Z9,E12-14∶Ac的EAG反应降低了约60%,证明SexigPBP1在雄蛾对该组分的感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江苏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核糖体DNA-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集自江苏省徐州、宿迁、连云港和盐城4个地区的15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进行核糖体DNA-ITS区的RFLP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所有群体均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既具有与国外B型群体(印度群体)相同的AluⅠ和RsaⅠ酶切图谱,同时也具有中国群体独特的HinfⅠ和Tru9Ⅰ酶切图谱(C型)。采用Neighbor-Joining法(MEGA4.0)构建的ITS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15个江苏群体均聚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组(Heterodera avenae group)下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复合种群(H.avenae complex)分支内,且多数江苏群体与草地孢囊线虫(H.pratensis)德国和俄罗斯群体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通过江苏群体与其他近源群体的ITS序列分析比较,河南郑州群体与澳州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遗传距离较近,青海群体和河南郑州群体在分子遗传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江苏省和我国其他省份的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离和鉴别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形态观察及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TS-rDNA)分析,对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水渍型溃疡病病原菌NW397和干腐型溃疡病病原菌NW3362种真菌进行鉴别与比较。【结果】引起七叶树溃疡病的病原为2种不同的真菌,并表现出不同的危害特征。水渍型溃疡病菌NW397 ITS-rDNA序列与多主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acc.)等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干腐型溃疡病菌NW336ITS-rDNA序列与乌饭树拟茎点菌(Phomopsisvaccinii)等的同源性高达95%以上。【结论】七叶树水渍型溃疡病菌定名为多主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acc.),干腐型溃疡病菌定名为梨干枯拟茎点菌(Phompsis fukushii Tanaka et Mill)。  相似文献   
135.
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QTL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的遗传研究,为水稻耐热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个籼稻品种T219(对高温敏感)和T226(耐高温)为亲本构建的20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2年的高温处理试验,对RILs在抽穗开花期的耐热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以及QTL上位性分析。【结果】利用181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了覆盖水稻全基因组1 559.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cM的遗传连锁图谱。2年共检测到7个抽穗开花期耐热性主效应QTL以及7对上位性QTL。2004和2005年分别检测到3个和4个QTL,共解释29%和37.3%的表型变异。其中,qHt2、qHt3、qHt8和qHt12的耐热等位基因来自T226,而qHt9a和qHt9b的耐热等位基因来源于T219。位于第1、2、4、11和12染色体上4对QTL间以及位于第2、3、4、7、8和9染色体上的3对QTL间分别存在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受多个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基因的效应比较小,基因间还存在互作效应。位于第3染色体的RM570-RM148标记位点(qHt3)在2年中同时检测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36.
云南干热河谷能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南干热河谷区域特点,以元谋项目研究区为例,阐述生物质能源植物在项目区的引种情况和表现,分析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在发展能源植物开发方面的前景,提出本区域开发利用能源植物的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7.
<正>植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有机磷酸化合物,在谷类和植物种子中含量较高。在植物中一般都以复盐(与若干金属离子结合)或单盐(与一个金属离子结合)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或肌醇六磷酸盐。这些与钙、镁、锌、铜和铁等二价的或三价的离子螯合后的复  相似文献   
138.
试验旨在揭示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为促进中国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核心种质资源的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品种选育过程中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预见性的指导。试验以国外匍匐剪股颖品种KROMI为对照,对贵州三大地区的18份野生匍匐剪股颖材料POD等位酶住点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共检测到两个POD等住酶位点Pod-1、Pod-2。其中Pod-1有八条酶带,迁移率(RF)分别为0.031、0.046、0.065、0.088、0.111、0.131、0.163、0.183;Pod-2有四条酶带,迁移率(RF)分别为0.644、0.667、0.699、0.752;根据POD等位酶基因型分析结果,Pod-1位点等位酶四级结构为二聚体,Pod-2酶位点为单聚体。Pod-1位点合Pod-1a、Pod-1b、Pod-1c、Pod-1d四个等位基因,其中Pod-1a、Pod-1b、Pod-1c在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为主导基因;Pod-2位点合Pod-2a、Pod-2b、Pod-2c、Pod-2d四个等位基因,其中Pod-2c出现频率最高,为Pod-2住点主导基因。根据试验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Ⅰ、Ⅱ、Ⅲ、Ⅳ四大类。  相似文献   
139.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载体,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及主要实施途径,探讨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两线、四段、三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就业率,达到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技术型及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比较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种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APK)序列的差异,研究MAPK基因序列在普通荞麦栽培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方法】以普通荞麦的9个栽培品种和3个落花落果野生种质为材料,PCR特异性扩增获得MAPK基因的保守片段,对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差异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荞麦MAPK基因cDNA全长为2 835 bp,开放阅读框1 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含有TDY的三肽模块,为植物D组MAPK蛋白。PCR扩增获得12个供试材料的MAPK序列,其单型不变位点为723个,多态位点为70个。9个栽培品种间开放阅读框(ORF)区域无序列差异,3个野生种质间ORF区域也无序列差异。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的ORF区域序列含有8个差异位点,编码3个差异氨基酸。其中,ORF区域第13位点组氨酸(H)→酪氨酸(Y)发生置换,导致1个α-螺旋构象发生变化。【结论】普通荞麦MAPK基因序列高度保守,栽培驯化对ORF区域第13位点差异氨基酸的选择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