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5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栉孔扇贝消化盲囊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彩霞  李赟  张婧宇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12,36(10):1579-1584
为分析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2月份除外)定期从青岛沙子口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采用SDS方法提取消化盲囊的总DNA,并通过引物358f和907r采用PCR扩增细菌16S rDNA的V3~V5区序列,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离所得扩增序列。DGGE图谱显示,12个月份的样品共有不同位置的谱带11条,其中9条谱带作为共有谱带在所有月份的栉孔扇贝消化盲囊中均有分布,占总谱带数的81.82%,表明整个养殖季节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内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对11条DGGE条带进行切胶回收、PCR扩增、纯化、克隆后测序,其中9条谱带克隆测序成功。经BLAST比对搜索,结果显示9条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性达97%~99%,所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4大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NCBI数据库中与其相近的细菌主要为马赛菌属(Massil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未培养菌。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提高华贵栉孔扇贝的产量以及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利用同一养殖群体中的橙色、褐色、橙褐色个体为亲本,采用个体间随即交配的方法,于2008年10月14日、16日和18日分批建立了橙色、褐色、橙褐色三个不同群体。为了减少环境效应,自受精卵孵化开始,三个群体一直被培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在受精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及稚贝生长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就孵化率而言,橙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褐色的最低,分别为97.5%、92.6%和91.3%;就幼虫存活率而言,橙褐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色的最低,10日龄时分别为67.0%、43.8%和16.0%;就幼虫期生长而言,褐色生长最快、橙褐色次之、橙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9.49μm、8.30μm和7.73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8.18μm、7.17μm和6.61μm,且壳长比壳高生长得快;就稚贝期生长而言,橙褐色生长最快、橙色次之、褐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64.6μm、58.6μm和49.0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78.6μm、70.5μm和59.5μm,但壳高比壳常生长得快。很明显,华贵栉孔扇贝的壳色与其生长、存活有密切的联系,这为其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2001与参考基因组相比存在328个SNP位点,SNP和序列插入/缺失变异是导致Os HV-1基因组序列变异的主要变异类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ZK2001变异株与分离自我国的Os HV-1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分离自欧洲的Os HV-1μvar及其相关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中国和欧洲分布Os HV-1间存在因地理隔离导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基于长片段PCR的DNA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增和富集冷冻样本中Os HV-1基因组DNA,并应用于高通量测序。Os HV-1不同变异株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获取和积累,将为其基因组尺度的基因变异、株系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利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两个环境因子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存活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确立了存活的二次回归方程,同时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温度、盐度的最佳组合。结果显示在华贵栉孔扇贝幼虫存活中温度与盐度在一定的范围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其中温度效应较为明显。温度对存活率影响的一次项效应和二次项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1)。盐度对存活率影响的一次项效应不显著(P0.05),然而,盐度对存活率影响的二次项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001)。响应曲面法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存活率不同日龄同时进行优化,其结果显示最佳温度、盐度组合为24.68℃和28.03,此条件下20日龄存活率为48.25%,其满意度函数值达到93.04%。  相似文献   
126.
在21~25℃下研究了钻井液对卤虫、蒙古裸腹溞、凡纳滨对虾和裸项栉虎鱼的生物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钻井液对卤虫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8、8.94、6.39、4.81g/L;对蒙古裸腹溞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4.67g/L;对凡纳滨对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57、18.20、9.43g/L和7.55g/L;对裸项栉虎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33、8.84、7.11g/L和4.75g/L。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最高,卤虫、蒙古裸腹溞和裸项栉虎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没有明显差异,从实验室培养条件考虑,卤虫更便于钻井液的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7.
6_二甲基氨基嘌呤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杨爱国 《水产学报》1999,23(3):241-247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处理以抑制栉孔扇贝第二极体释放产生三倍体的适宜诱导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DAPI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开始处理前和处理结束时的受精卵染色体核相组成与三倍体诱导率和幼虫成活率的关系,对三倍体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虫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获得充分成熟的卵子,起始处理时间以第一极体占40%,药物浓度60mg/L,持续处理时间15min及产卵至处理结束保持水温2  相似文献   
128.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9.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 28S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 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显示,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132 3(P<0.001),说明栉江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由28S rRNA和COI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推测,由于地理隔离,我国栉江珧南北方群体可能早已分化为不同亚种。这些数据为我国栉江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补充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0.
对网笼养殖的栉孔扇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发现9~11月贝壳上污损生物的湿重分别为1.47、0.49和2.09g,与上壳重的比值分别为28.16%、10.24%和31.29%。通过在栉孔扇贝上壳添加上壳干重0.5、1、2和3倍重的水泥,用以模拟附着在扇贝壳上的污损生物,设不添加水泥的对照组,对贝壳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对栉孔扇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扇贝壳长、闭壳肌和剩余软体组织的特定增长率及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贝壳上的污损生物的重量没有影响扇贝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