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12篇
水产渔业   48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海水培育亲鳗摄饵驯化取得成功自然界中鳗鲡产卵洄游从淡水进入海水后即停止摄食,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从事鳗鲡人工繁育使用的亲鳗  相似文献   
612.
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锋 《中国水产》2009,(5):44-45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属鲈形目,石鲷科,俗称石鲷,日本鹦鹉鱼,为暖温性近海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日本北海道以南等海域,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贵海产鱼类,其体态优美,色泽艳丽,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2007年5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源育苗场引进条石鲷鱼受精卯,成功育出条石鲷鱼苗,并工厂化养殖试验成功。现将条石鲷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条石鲷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13.
条石鲷出血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刺激隐核虫继发感染出血病的条石鲷上分离到2株细菌L1和L2,人工感染实验证实L1和L2均对条石鲷具有高致病性。对菌株L1和L2进行了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L1和L2为同一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在无盐NaCl胨水中不生长,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精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硝酸盐还原、明胶酶为阳性;利用葡萄糖、甘露醇、甘露糖、蔗糖,不利用阿拉伯糖、乳糖、纤维二糖、肌醇、枸橼酸盐、水杨素等;七叶苷、MR为阴性,VP阳性,产生吲哚,不产生H2S,可鉴定为溶藻弧菌。  相似文献   
614.
5种笛鲷mtDNA及Cyt b基因片段的RFLP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中铎 《水产学报》2005,29(3):327-332
采用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RFLP)和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部分序列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 PCR-RFLP)两种方法,对笛鲷属5种鱼类进行种间系统发育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画眉笛鲷依照其形态学上体侧条带颜色差异,可分为褐带画眉笛鲷和黄带画眉笛鲷两个种;(2)千年笛鲷和星点笛鲷、褐带画眉笛鲷和黄带画眉笛鲷、金带笛鲷和金焰笛鲷之间遗传距离相对较近;(3)两种分析方法都可以为种的区分提供方便有效的分子标记;(4)两种分析方法在构建发育系统树上不完全一致。本文从mtDNA角度深入研究了南海海域笛鲷的系统发生,表明了mtDN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的实用性,同时也有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15.
赵德炳 《齐鲁渔业》2008,25(11):27-28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于第2年4~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中选择出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16.
以花尾胡椒鲷为研究对象,对其仔、稚、幼鱼生长环境以及全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探讨,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出鱼苗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05LT2.8 066,相关系数r^2=0.8573。两个池塘育苗的成活率分别是:1^#池塘13.94%、2^#池塘15.73%。  相似文献   
617.
为探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资源的利用状况, 利用2008—2020 年南海北部渔港分层抽样调查获得的多源渔获量数据, 分析各作业方式分功率段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基于6 种剩余产量模型估算短尾大眼鲷最大可持续产量(MSY), 按照决策原则和图解法估算总允许捕捞量(TAC), 基于Kobe 图判断短尾大眼鲷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短尾大眼鲷的拖网年捕捞量占比最高, 平均为79.36%; 近10 年其捕捞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3 种剩余产量模型对短尾大眼鲷CPUE 数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100%), 估算的MSY 范围为(2.5~3.2)×104 t, 平均为2.9×104 t; TAC 范围为(2.4~3.0)×104 t, 平均为2.7×104 t;Kobe 图表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资源处于安全限度内, 近年来未发生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618.
阿鲁加姆锡兰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是重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可感染30余种海水鱼类.阿鲁加姆锡兰蛭病在我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海水养殖鱼类中流行,严重时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持续、稳定、足量地获得活体寄生虫,供防治鱼蛭病研究使用,本研究通过鱼蛭在体感染实验,建立了阿鲁加姆锡兰蛭的传代培...  相似文献   
619.
为研究彩虹鲷鱼种在盐碱水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在东营盐碱地构建了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开展彩虹鲷规模化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彩虹鲷鱼种经7个月的养殖,由初始均重13.3 g增长至647 g,养殖密度最高达65 kg/m3,养殖全程成活率93.67%,饲料系数1.44。结果表明,在盐碱地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半咸水养殖彩虹鲷生长状况良好。该养殖模式水资源利用率高、养殖条件可控,鱼肉无土腥味。  相似文献   
620.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