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3篇
水产渔业   31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 准备工作 虾池底质以砂质为好,含砂率55%以上,水深80cm以上。秋季收获后,排干池水,对池底进行冷冻、曝晒,直到池底开裂为止。放苗前半个月,用拖拉机耕耙、疏松,施用100~150×10~(-6)的生石灰或25~30×10~(-6)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继续曝晒数日,然后经几次进排水  相似文献   
92.
为了分离纯化得到文蛤体内的抗菌活性蛋白,以灭活的副溶血弧菌诱导的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粗提品的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利用硫酸铵沉淀法对粗提物进一步纯化、SDS-PAGE泳检测纯度。结果显示,文蛤经副溶血弧菌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大约在4h时对大肠杆菌抑制率最高;诱导4h时抑制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过硫酸铵沉淀后,SDS-PAGE电泳显示条带较多;进行SephadexG-50凝胶过滤层析的最佳条件为洗脱流速0.2ml/min、样品浓度3.0mg/ml。  相似文献   
93.
黄河口文蛤因体肥质优、味道鲜美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上其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所产文蛤,成品文蛤对外出口占全国的20%左右。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黄河口牌文蛤”被评为名牌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口文蛤资源量非常丰富,体重250g以上的文蛤随处可见,仅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乡一年就能产文蛤5000多吨。  相似文献   
94.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主要技术的研究情况,尤其是种贝采捕时机的掌握;提高浮游幼虫及稚贝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与措施;以及适宜饵料投喂等,为今后文蛤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参考依据,经室内45d的培育,稚贝出池时平均壳长为556.7μm最大个体为1029μm,平均成海率为71.2%,最高达96%。  相似文献   
95.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和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的检测方法。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经正己烷脱脂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以50%(体积分数)乙腈水(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OA和DTX1在25~4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OA和DTX1最低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μg/kg和1μg/kg。样品平均回收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应用该检测方法研究了利玛原甲藻(Pivrocentrurn lima)产生的DSP毒素在文蛤(Meretrixmeretrix)体内累积与排出规律。结果表明,DSP在文蛤体内积累迅速,摄食48 h,贝类肌肉中和消化腺中的DTX1含量即超过了食用安全限量。文蛤消化腺中的毒素含量大约是肌肉中的10倍。经96 h排出实验,贝体内的DSP毒素排除量大于80%。  相似文献   
96.
滨州、东营、潍坊市地处渤海湾、莱州湾沿岸,年平均气温12.4℃以上,海水盐度10.35,pH值7.2.8.7,自然条件优越,是山东省文蛤的主产区。近几年来。虽然经过几年增养护养,资源量有一定的回升。但由于浅海滩涂的无序、无度开发,产量逐年下降,导致了部分区域文蛤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文蛤半人工采苗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这些地区的文蛤资源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97.
一、文蛤养殖的标准化措施 1.确定文蛤标准化养殖基地。选择水域环境较好的地方建设有规模、严格按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运作的文蛤养殖基地。实施产地环境监测,对养殖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8.
用细菌学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文蛤内脏中的产气荚膜梭菌,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α、β、ε、ι、β2和肠毒素等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然后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克隆、测序后与不同来源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检测内脏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蛤肉组织中的α毒素基因以判定食品安全性。结果表明,文蛤内脏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71%,69%的分离菌株为C型,31%的为A型,两种毒素型均能扩增出特异性β2条带及肠毒素条带,检出基因与GenBank相应毒素基因的同源性在98%以上;蛤肉组织α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文蛤内脏分离菌株α毒素全长基因与不同来源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64%~99.58%。本研究首次在文蛤内脏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基因,对水产动物产气荚膜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江苏海域滩涂底泥中硫化物含量与文蛤死亡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碘量法对江苏海域四个文蛤增养殖区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5~8月,硫化物含量吕四海域持续在100mg/kg以上,东凌、新港在80mg/kg以上,东沙相对较低在50~70mg/kg。东凌、新港海域分别在6月上旬和9~10月发生文蛤幼苗和种苗的集中死亡,吕四和东沙区域8~9月发生文蛤大批集中死亡。结果显示,文蛤幼苗对硫化物的忍受限度小于大规格种苗和成品文蛤;硫化物对文蛤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并可能与文蛤大批死亡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
1文蛤半人工采苗的预报 笔者于2004年6月12日实施了文蛤性腺发育情况的连续观察,并与海上浮游动物拖网检查相结合,从而做出采苗区文蛤半人工采苗的时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