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37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41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斑点叉尾鮰苗种阶段的生物学特点及生长规律,从幼苗到大规格鱼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刚出膜至自由游动的混合营养期;第二阶段是从1.3厘米左右的鱼苗长N8~10厘米,这一阶段的鱼苗体小嫩弱,摄食能力较差,处于食性转换阶段,对环境条件变化及敌害侵袭的应付能力较差,加之鱼苗集群性强且游泳能力差,所以必须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池塘中精心培育:第三阶段是从8~10厘米开始,  相似文献   
62.
正常鱼的摄食是集中在水的中、上层及料台附近,驯养好的鱼摄食时比较活跃。可是近两年来某些主养草鱼和鲤鱼的地区出现了投喂时鱼不摄食或满塘游的现象,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影响鱼的生长。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养殖的中、后期,在3月份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3.
1作用在小龙虾养殖池中种植水草和投放螺蛳,是提高养虾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移栽一定数量的水草以及投放足够的螺蛳,在小龙虾的健康养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水草和螺蛳可作为小龙虾的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水草可增加小龙虾的植物性饵料来源,有充足的水草供小龙虾摄食,以达到营养平衡,可减少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大黄鱼仔鱼摄食节律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黄鱼仔鱼的昼夜摄食习性及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全长5.0—5.5mm的大黄鱼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白天有三个摄食高峰,以下午13:00最高,早上9:00和下午17:00次之。仔鱼在12日龄前生长较慢,12日龄后生长明显加快。全长与日龄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TL=3.7545e~(0.047D)表示。  相似文献   
65.
温度对方斑东风螺生长与摄食影响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是在小水体、自动控温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温方斑东风螺(B.areolata)的生长、摄食和存活.2种不同时间的对比试验,分别为约1个月和3个月,不同时间的试验结果相近.在22~32℃的水温范围,水温22℃和32℃方斑东风螺的生长速度略有降低.但在此范围内,不同水温方斑东风螺的生长差异不明显.根据试验结果和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方斑东风螺人工养殖适宜水温22℃~28℃,最适水温24℃~28℃.另外,方斑东风螺耐受的高温是34℃,35.5℃出现死亡.能耐受7~8℃的低温.  相似文献   
66.
密度对养成期方斑东风螺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水温保持约28℃条件下,方斑东风螺日均摄食率、日均体重增长率,随其生长逐渐下降,而日均体重生长量逐渐上升。在密度300~1500个/m2范围内、小换水量(30%/d)试验条件下,当体重为1~2g、壳高15~20mm时,不同密度组方斑东风螺生长无明显差异,适宜的密度在1500个/m2以内;当体重3~4g、壳高25mm左右时,密度1500个/m2,方斑东风螺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认为适宜的密度为900个/m2左右;当体重4~5g、壳高25~30mm时,适宜密度应为600~900个/m2。  相似文献   
67.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摄食节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01);t检验发现,各家系内摄食周期和排便周期的差异均不显著(P≥0.1097).回归分析发现,摄食周期对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8988),但与摄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679,P=0.0004).对摄食节律聚类分析,6个家系可分为(1、2、6)、(3、4)、5共3个家系类别.该项研究能为GIFT的养殖投饵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鱼类早期生长的细微差别对其存活以及整个生活史阶段的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摄食是影响仔鱼期生长的最重要的外界影响因子之一。在水温19.5~20.5℃下,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鱼的开口时间、适宜开口饵料和投饵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匙吻鲟仔鱼在6日龄初次摄食,摄食率在7—8日龄迅速升高,9—10日龄达到100%,11-13日龄略有降低,14-15日龄迅速降低,不可逆点(PNR期)出现在15日龄;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优于丰年虫和颗粒饲料组;养殖水体中轮虫密度在120—150个/mL可满足仔鱼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69.
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其选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日龄1~20d,全长3.9~21.0mm的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仔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选食行为。仔鱼全长5.5mm时出现颌齿和咽齿,7.5mm时出现犁齿和副蝶(骨)齿,9.4mm时出现腭齿;全长8.33mm左右,分化出胃、肠。仔鱼孵出后第3d开口摄食。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主要食物随仔鱼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摄食初期(4d龄)主要为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但仅显示出对小型枝角类正的选择性。之后,胃肠内的食物类群增多,由选食枝角类变为选食桡足类。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对食物选择性的这一变化是仔鱼本身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状态以及各类食物生物的相对密度等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0.
本文采用软X射线照影技术,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在不同时间.水温以及其个体大小的情况下,对钡剂饲料消化排空的规律。结果表明,对钡剂饲料的消化排空时间(y),随着体长(x)的增长而延长:y=2.634 0.413x(r=0.81,n=29);随着水温(x)上升或下降,食物排空时间(y)减少或增加:y=148.41x^-0.05(r=0.70,n=38);体长l与其胃中食物X光映像面积(s)之间呈幂指数函数关系.s=0.07968l^2.6233(r=0.77,n=18)。这些规律为探索中国对虾一次摄食量和日摄食节律,正确制定成虾养殖中合理投饲量和投饲次数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