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37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841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丁仔稚幼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鱼岁仔、稚、幼鱼期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其中,仔、稚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6∶00到20∶00,00∶00到04∶00时有停食现象。幼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4∶00到22∶00,昼夜无明显的停食现象。仔鱼食谱中主要是轮虫,稚鱼食谱渐丰富,幼鱼期食谱更为扩大,且出现了一定量的底栖动物。仔、稚鱼体重、全长瞬时增长率要高于幼鱼期,而且,体重快速增长期要先于全长快速生长期。仔、稚和幼鱼阶段是匀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报道了点带石斑鱼幼鱼中间培育的实验结果。幼鱼中间培育的关键,是根据鱼苗的规格定期及时分苗。实验使用2批鱼苗,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经45d的培育,平均全长分别由27mm和28mm增至75.7mm和82.1mm。平均体重从0.22g和0.23g增加到7.5g和10.7g。平均日增长1.1mm和1.2mm,日增重0.16g和0.23g。成活率为94.3%和94.9%。  相似文献   
133.
摄食促进剂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roductionMeasures to assure that all feed offered to animals in commercial operation is consumed and to reduceformulated feed waste pollution,have been considered as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for lowering productioncosts in aquaculture.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hemical stimulant in development of the crustacean lifecircle,it is logical to assume that by adding attractants to the feed,the animal would rapidly find potentialfeed and ingest it.Additionally,measures involving the incorpora…  相似文献   
134.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5.
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和保留率 3d间无显著变化 ;实验期间 ,随时间的变化 ,牡蛎对混合液的清滤率变化最大 ,贻贝次之 ,扇贝则无明显著变化 (P >0 .0 5 ) ;如果以摄食率作为指标 ,贻贝在控制赤潮方面的潜力较大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6.
分散投饲器     
对于淡水养鱼来说,同饲料台安装在一起的分散投饲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为了测量鱼的声电活度,在饲料台区域设有仪表系统(图1)。用这样的设备分散投饲,饲料台上没有饲料损失,并且在鱼摄食活度高时,能够在饲料台上区用水中听音器或者天线记录它。投饲之后,用同样的测量仪器记录鱼对饲料的适口性.这样可以检验一次供饲量的正确性。在这个系统中,分散投饲投是由料斗和沿着料斗轴线的垂直螺旋输送机组成(图2)。  相似文献   
137.
为探讨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摄食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设置0、1%、2%、3%、4%等5个盐度梯度,检测存活率、体重增长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增加,脊尾白虾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等指标先升高后降低。盐度在0~2%时,各指标不断升高;盐度在2%~3%时,各指标变化不大;盐度在3%~4%时,各指标不断降低。说明盐度2%~3%更有利于脊尾白虾的生长及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38.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 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 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 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 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Ⅴ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9.
为确定黑莓鲈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饥饿对黑莓鲈仔鱼摄食、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5~22.8℃水温条件下:①黑莓鲈仔鱼在6日龄开口摄食,8日龄卵黄囊消失,其混合营养期仅维持2 d 左右,属于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②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9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 PNR 发生在孵化后第11~12 d,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仅4~5 d,且在到达 PNR 后仅1 d 多即全部死亡,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③在饥饿胁迫条件下的仔鱼对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进程明显慢于正常投喂组仔鱼,且随着饥饿程度的不断加深,仔鱼的生长发育趋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仔鱼在 PNR 期出现胸角,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由饥饿所导致的形态和行为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0.
雌雄福寿螺摄食生长及形态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已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室 内投喂实验测定了雌雄福寿螺摄食生长的差异,并通过“外采样测定了雌雄螺形态性状差异。结果显示院在分开饲 养足食投喂30 d后发现,雌螺的生长速度为雄螺的2.88 倍,这主要与雌螺有着更大的摄食量和更高的食物转化效 率有关。在共同饲养但限食投喂30 d后,雌螺的壳高增长率和体重增长率均大于雄螺,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雄螺的壳 高/壳宽、壳高/体重极显著大于雌螺(P<0.001),壳口长/壳口宽极显著小于雌螺(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