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57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860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胃含物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程度及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桡足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类群,其% IRI值、质量百分比和个数百分比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12.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琪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6,2(1):71-75
对鱼类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胃含物分析法、饥饿对摄食的影响、摄食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及其生理生态因子对摄食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仔稚鱼饥饿后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并结合食物保障,分析了食物选择性指数I在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3.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114.
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多齿蛇鲻逐月采样共749尾(实胃数408个),通过胃含物分析法研究其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以及虾类等饵料生物,其中可鉴定出的鱼类种类有17种。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为指标,鱼类为最主要饵料(98.8%),其中优势饵料种类有蓝圆鲹(34.9%)、少鳞犀鳕(26.6%)、长颌棱鳀(4.30%)和条鲾(2.5%)。多齿蛇鲻摄食强度、饱满指数和成熟系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一年中呈现3个产卵高峰期(3-4月、6月及11月),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仍然强烈索饵。随着体长的增长,北部湾多齿蛇鲻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质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多齿蛇鲻各体长组间食物组成相近,其中136~255mm各体长组相似性系数均大于60%。  相似文献   
115.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水产学报》2003,27(Z1):55-63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鳀产卵场鳀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 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 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 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 ng·ind-1·d-1和39.6 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料来源和摄食强度等因素之外,捕食压力以及环境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玻璃钢水槽内大黄鱼养殖环境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分别记录了开放式圆形玻璃钢水槽内养殖环境噪声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摄食过程声音,并进行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SPL)计算和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环境噪声SPL约为110.27 d B(d B re:1μPa),包括主频率峰值为100 Hz的养殖工作设备与水槽内壁的低频共振噪声、1 250 Hz的表层水体气泡噪声、1 600~2 500 Hz的曝气石、增氧机、空气压缩机工作噪声;(2)增氧机和曝气关闭时,大黄鱼摄食过程声音SPL约为92.65 d B,高于背景噪声SPL,主要为游泳声音70~500Hz、吞食产生的水体表面搅动与气泡破裂的声音1 000~2 000 Hz、咀嚼颗粒饵料声音2 000~4 500 Hz;(3)增氧机和曝气开启时,背景噪声SPL略高于摄食声音约17.62 d B,且摄食声音无法区别于背景噪声,但并未影响鱼类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7.
2009年9月26日—10月6日对人工养殖环境棘腹蛙(Paa boulengeri)非繁殖期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非繁殖期,棘腹蛙幼蛙早于成蛙出来觅食,雄蛙早于雌蛙出来觅食;棘腹蛙摄食高峰期出现在19:00—20:00。在整个摄食过程中,棘腹蛙的行为可划分为静止、跳跃、转向、捕食、侵占、驱赶、打斗、爬行。棘腹蛙幼蛙与成蛙、雌性成蛙与雄性成蛙之间在摄食行为上存在差异,其中幼蛙与成蛙之间在跳跃、转动、捕食、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年雌蛙与雄蛙之间在侵占、驱赶、打斗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8.
温度对玉筋鱼摄食排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实验室玻璃钢水槽中,以细长脚蜮为饵料,研究了黄、东海主要小型鱼类玉筋鱼的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排空率。结果表明,玉筋鱼的摄食排空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通过比较指数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函数的模拟结果表明,玉筋鱼的摄食排空率与温度的关系更适合于用二次多项式函数Rt=-0.0008T^2 0.0419T-0.3834(R^2=0.9820)加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19.
体重和温度对草鱼摄食小浮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浮萍的摄食能力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草鱼控制小江回水区浮萍暴发提供依据。草鱼(体重29.7~491.2 g)取自红安县中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渔场,小浮萍种源采自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黄莲坝库湾。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鱼对小浮萍的最大摄食量、最大摄食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温(25.82±0.57)℃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40.36~478.17 g),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增大,但最大摄食率呈减小的趋势,两者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C_(max)=2.460W~(0.779),FR_(max)=246.0W~(-0.221);水温(16.55~30.50℃)对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_(max)=0.074T~(2.045),FR_(max)=0.164T~(1.940);建立的预测不同温度和体重条件下草鱼对小浮萍最大摄食率的模型为:FR_(max)=0.410T~(1.940)W~(-0.221)。  相似文献   
120.
为比较鳜短期饥饿与摄食的生理状态,实验以我国鳜主产区广东省的冬季水温为参照,在(13±1)°C的水温条件下,选取体质量为(84.13±0.14) g的鳜90尾,分为饥饿组(饥饿15 d)和摄食组(摄食1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摄食组鳜的体质量、肝糖原、全鱼与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饥饿组,摄食组增重7.54%,而饥饿组减重8.39%。(2)摄食组鳜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组,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各类血细胞数量与血糖水平则无明显差异。(3)摄食组鳜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饥饿组,肠道组织结构发育更好。(4)摄食组鳜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饥饿组,且饥饿组部分肝细胞有明显的结构损伤,脂滴数量显著少于摄食组。(5)摄食组鳜的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血浆、脾脏、肾脏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6)摄食组与饥饿组鳜背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摄食组鳜背肌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饥饿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饥饿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摄食组增重而饥饿组减重,两种处理增重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