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1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林业   544篇
农学   429篇
基础科学   1081篇
  744篇
综合类   4426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926篇
畜牧兽医   3522篇
园艺   480篇
植物保护   40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瓦氏黄颡鱼夏花集约化、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指将卵黄苗育成2.5~3.0cm规格苗种的过程,是瓦氏黄颡鱼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目前采用大塘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成活率低,通常仅30%左右;虽然采用小水体、高密度、全人工投喂浮游动物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是一种成功的培育方式,但有时受到饵料生物来源限制,影响培育规模和数量,成为制约瓦氏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障碍.2003~2004年,我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基地开展了集约化、规模化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试验研究.试验突破传统的浮游生物及肥水下池方式,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增氧与全价粉状配合饲料饲喂相结合方式,取得平均成活率96.7%,一次批量生产50万尾以上的成果,现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试验选用体况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300头以研究益生菌结合抗生素对猪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以及后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周期9 d。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 kg/t组;基础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50亿CFU/kg载体)1 kg/t饲料组;每吨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00 g+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50亿CFU/kg载体)900 g组;每吨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00 g+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100亿CFU/kg载体)900 g组。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以及同时添加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都能提高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林可霉素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林可霉素+2倍复合菌组(P〈0.05);乳酸杆菌数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好氧菌和总厌氧菌数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抗生素结合益生菌使用能改善生长猪后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31~33日龄、体重6.3~6.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84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微生态制剂+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500 mg/kg+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300 mg/kg。预试期3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组仔猪日采食量提高10.4%(P〈0.05),日增重提高21.2%(P〈0.05),料重比降低9.0%(P〈0.05),腹泻率降低54.7%(P〈0.05)。  相似文献   
994.
龚龑  张彬 《中国奶牛》2014,(18):8-12
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反刍动物瘤胃及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热应激能力。利用微生态制剂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符合人们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研究表明,反刍动物在饲喂微生态制剂后对瘤胃发酵环境的改善,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提高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产奶量和乳脂率,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提早断奶,防治下痢等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正>仔猪阶段是猪只一生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其一生中最脆弱,经历应激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因为此时其自身的免疫系统、体温调节机能、消化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均尚未完善,同时又面临着出生、剪牙、断尾、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注射、营养改变、环境不适等众多应激,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要搞好仔猪的培育,需要同时做好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营养调控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充分做好营养调控,从内因着手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将2种聚酯酸酐(P(SA∶RA 20∶80),P(SA∶RA 30∶70))分别与伊维菌素溶于三氯甲烷中作为有机相,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2种伊维菌素聚酯酸酐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所制备微球的形态及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显示,制备出的P(SA∶RA 30∶70)/IVM微球的平均粒径为(72.240±24.747)μm,载药量为19.67%,包封率为87.70%。P(SA∶RA 20∶80)/IVM微球的平均粒径为(64.18±26.14)μm,载药量为17.72%,包封率为87.27%。这表明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出2种伊维菌素聚酯酸酐微球。  相似文献   
998.
仔猪肠道损伤修复营养调控及其机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断奶应激又导致仔猪出现早期断奶综合征,尤其是肠道损伤.肠道正常的功能依赖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的完整性来维持.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肠道黏膜形态结构改变、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黏液层厚度下降、肠道pH升高、免疫抑制、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等,甚至造成肠道功能的继发性损伤和功能紊乱.因此,肠道损伤修复及其营养调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直接或间接调控因子主要包括:1)多肽类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胰高血糖素样肽-2 (GL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等.本文介绍了本团队制备的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GLP-2)长效化产物对降低仔猪肠道炎性反应,提高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2)微生态调控剂.包括益生菌制剂和抗菌肽.猪饲粮中常用益生菌有屎肠球菌、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乳球菌、酵母菌等.已报道用于仔猪饲粮的抗菌肽主要有天蚕素、防御素、抗菌肽buforinⅡ、抗菌肽P5及复合肽等.3)营养代谢调控剂.报道较多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谷氨酰胺及其替代品α-酮戊二酸、L-精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等.研究较多的其他调控剂还有短链脂肪酸、壳聚糖、植物多糖、锌和硒等.本文对上述各类损伤修复调控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王丹 《饲料与畜牧》2014,(10):61-62
<正>近年来,饲用抗生素频繁使用,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产生耐药性,并且在畜产品中产生药物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类的健康。"猪漂流"、"速生鸡"等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抗生素造成的危害已经达成共识。微生态制剂、抗菌肽、酶制剂、酸化剂、寡糖、植物提取物等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文章  相似文献   
1000.
<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人们不仅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强,未来的畜牧业必将踏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驱使下,中国的畜牧行业经过不断地探究与摸索,逐渐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型饲料添加剂。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行业内大力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