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8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林业   3103篇
农学   598篇
基础科学   830篇
  2051篇
综合类   7121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1277篇
畜牧兽医   4226篇
园艺   692篇
植物保护   737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601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708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622篇
  2016年   759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1070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1323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234篇
  2008年   1151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93篇
  2003年   642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葡萄扇叶病毒病试管内微嫁接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云霞 《河北果树》1999,(3):10-10,13
以试管内微嫁接快速检测的方法,对已知带葡萄扇叶病毒的标准毒株进行了微嫁接快速检测。在培养室条件下,微嫁接株经过2~3月的培养,80%以上的微嫁接株有典型的扇叶症状表现。与传统的田间指示植物检测相比,大大缩短了检测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982.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石漠化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植被恢复是提升脆弱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固持的有效方式,但该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土壤碳氮动态监测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选取人工林、牧草地、人工林+牧草地、撂荒地自然恢复4种最主要的植被恢复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耕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退耕前(2004年)、退耕10年(2014年)和13年后(2017年)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其中2004—2014年研究区未发生极端内涝灾害, 2014—2017年连续发生2次极端内涝灾害事件。研究结果表明,退耕10年后, 4种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均显著增加,但退耕13年后,除撂荒地SOC持续增加外,其他3种恢复方式下SOC表现出下降趋势。植被恢复后土壤全氮(TN)储量提升相对缓慢,退耕10年仅牧草地显著增加,退耕13年后人工林+牧草和撂荒地TN增加,且撂荒地在退耕后呈持续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与SOC、T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2014年相比, 2017年不同植物恢复方式下土壤交换性Ca~(2+)均显著下降,这可能与研究区2015年和2016年连续内涝灾害有关。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恢复方式均能显著提升喀斯特地区土壤碳氮固持,并以自然恢复最佳,其生态系统能有效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3.
《土壤通报》2020,(1):31-39
以典型煤炭资源城市——新泰市为例,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模型和空间制图,以2017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乡镇尺度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特征刻画,并通过构建生态福祉协调指数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新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呈现出由中心逐渐向外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低值区域均为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则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局面,其中非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水平相对较低。利用生态福祉协调指数将研究区20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空间关联关系划分为3种模式:高服务低福祉、服务福祉均衡和低服务高福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实施生态系统分区管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84.
基于格网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基于格网尺度,计算了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ESV)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评估。[结果]①盘州市ESV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几个少数民族乡镇,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且城市化率较高的区域;②盘州市GDP在空间上呈现出局部高的特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石桥镇、亦资街道、翰林街道等工业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③盘州市ESV与GDP耦合协调度值较低,空间上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南部、北部以及中部;④盘州市ESV与GDP耦合协调度类型以严重失调衰退经济损益型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79.95%。[结论]盘州市ESV与GDP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矛盾,耦合协调度较低,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协调度。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揭示不同植被生态系统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差异,为张家口地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支撑。[方法]基于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冀西北地区张家口市森林、农田和草地3种生态系统的枯落物在生长季末期持水能力及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30.7t/hm~2)、有效拦蓄量(22.97t/hm~2)、有效拦蓄率(187.49%)和吸水速率(5.84g/h)4个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类生态系统。②草地枯落物的各项水文指标均值皆高于农田,最大持水率甚至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③枯落物生物量与其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枯落物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总生物量增加呈幂数下降。[结论]如果造林营林方式正确,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提升区域水源涵养水平,同时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不容忽视,市域内大范围的耕地向草地扩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以生物量表征的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枯落物蓄水所反映的水源涵养能力之间的响应关系在生态系统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在对区域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时,需明确特定环境下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对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从而实现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通过权衡关系的研究探索不同林龄与坡向人工刺槐林多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关系,为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不同林龄阶段和坡向共设置36个样地,对所选林分的涵养水源、土壤碳储量、土壤氮储量、年均生产力、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利用均方根偏差(RMSD)对该区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对生态系统服务与林分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 ①不同林龄、坡向人工刺槐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差异显著(p<0.05);随林龄增加,涵养水源量和年均生产力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增加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而生物多样性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成熟林时期最高;土壤碳、氮储量随林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阴坡的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高于阳坡。②林龄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变化的主导因子(p<0.05),坡向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影响不显著(p > 0.05),土壤碳固存与土壤氮固存呈协同关系,涵养水源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相比程度较高。③人工刺槐林5项生态系统服务与盖度、郁闭度、凋落物厚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坡度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 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服务在中龄林和过熟林时期权衡度高,不利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发挥。应在中龄林时期引入耐旱灌木或乡土草本,在过熟林经营过程中,在满足涵养水源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林分密度,促进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87.
李萍  陈小娥  方旭波  刘妍  竹琳  余辉  郭健  员立萍 《核农学报》2020,34(5):1002-1011
为改善乌贼墨黑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性能,以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墨囊为原材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乌贼墨黑色素,研究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0、40、80、120、160、200 MPa)均质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聚集体解聚,浊度增加、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加集中和细微化,同时改善了其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在压力作用下表现为粘度、空间色度值均有所增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乌贼墨黑色素在120 MPa下热变性温度为90.70℃,焓变值为0.45 J·g-1,且该压力下其贮藏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特定压力处理范围内,DHPM处理使乌贼墨黑色素分子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样品颗粒在120 MPa处理后颗粒尺寸最小。因此,DHPM改性技术改善了乌贼墨黑色素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8.
为了提高鱼明胶的凝胶特性,本试验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协同谷氨酰胺转氨酶(TG)交联(DHPM-TG)技术对鱼明胶进行复合修饰。结果表明,鱼明胶的亮度、特性粘度和胶融温度均随着T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凝胶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与TG修饰技术相比,DHPM-TG复合修饰技术可显著提高鱼明胶的特性粘度、胶融温度、凝胶强度以及胶体的硬度和咀嚼性。此外,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DHPM-TG制备的鱼明胶胶体结构更加致密。综上,DHPM-TG复合修饰显著改善了鱼明胶的凝胶特性,为生产可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高品质鱼明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9.
990.
一、生态修复的定义、类型和方法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生态修复的类型概括为"山、水、棕、绿"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