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38篇
  94篇
综合类   84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900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利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新月菱形藻进行半连续培养,探讨更新率、更新周期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细胞采收量、生化成分及细胞生物量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更新率的增大,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速率增大,藻液中氮磷的平均含量上升,而平均细胞密度及产率呈下降趋势;总采收量与更新率呈抛物线关系,细胞生物量、胞内多糖和蛋白的最大采收量分别收获于33%、25.2% 和34.7%的更新率下,其最大值分别为2.11×1012 cell、3623 mg 和2347 mg.更新周期的延长导致新月菱形藻平均生长速率减小,藻液中氮磷的平均含量下降,而采收的平均细胞密度与产率增大,胞内代谢物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增加;总细胞采收量随着更新周期的延长减小,当更新周期为1 d时采收量最大,为3.12×1012 cell.综合考虑,更新率为33%、更新周期为1 d,是收获生物量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2.
久效磷对叉鞭金藻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学玺 《水产学报》1999,23(2):133-137
在有机磷农药-久效磷的胁迫下,饵料单胞藻-叉鞭金藻的生长和繁殖严重地受到了抑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藻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同步增加。而在胁迫的束个过程中,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无规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将盐藻分别接于NaCl质量浓度为40、80、120、160、200g/L的培养液中,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分析盐藻过氧化氢酶对盐的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浓度为40~120g/L和120~200g/L的范围内,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NaCl质量浓度分别具有正负相关性;在盐度为120g/L时,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盐藻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高盐适应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形成和蛋白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在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时,盐藻物质积累量最多。  相似文献   
74.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75.
王淑波 《水产科学》1995,14(4):40-42
本文主要论述采用琼脂平板培养基法、水滴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等,对国内贝类人工育苗常用的单细胞饵料生物进行分离。金藻、塔孢藻(或扁藻)、硅藻和小球藻等均可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单体藻落,适时采取基面上形成的单体藻落,接入培养液中,即可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同时对目前藻种渡夏提出了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就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藻液及各组分对鳀鱼(Engraulis ja 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鳃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对赤潮异弯藻的敏感性时期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在同等条件下藻细胞内容物对鳃鱼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毒性最大,其次是藻细胞碎片和藻液,去藻过滤液的毒性最小。暴露在高浓度90000c/ml藻细胞内容物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4%;而在同浓度的去藻过滤液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75%。藻细胞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对鳃鱼仔鱼96hI。C∞分别为2818、6760c/mL.  相似文献   
77.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8.
为了建立观赏海藻大规模微繁技术,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台湾锯齿藻(Prionitis formosana)和海木耳藻(Sarcodia montagneana)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台湾锯齿藻在35℃的条件下死亡,5~15℃藻体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2条件下生长正常,其余盐度下均生长不良;叶绿素含量在25℃和盐度22时达到最高。海木耳藻在5℃与35℃时出现死亡,5~15℃时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0,其余盐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生长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在30℃和盐度10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9.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温度对四种淡水颤藻目丝状藻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温度对4种颤藻目丝状藻体:皮质颤藻,尖细颤藻,蛇形颤藻及坑形细鞘丝藻生长的影响.藻体在持续光照下培养于BG11培养基中,通过测定叶绿素a含量来显示藻体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皮质颤藻与坑形细鞘丝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尖细颤藻、蛇形颤藻的生长最适温度是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