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8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1篇 | |
综合类 | 387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782篇 |
畜牧兽医 | 304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人-兽-鱼共患的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为了研究宿主嗜中性粒细胞清除细菌感染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副溶血弧菌Vp57~(RFP)菌株感染受精后48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的斑马鱼(Danio rerio)幼鱼耳泡,建立局部感染模型,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01菌株为对照,系统比较了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存活曲线以及和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RT-qPCR验证炎症相关基因il1b和il10在感染前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斑马鱼幼鱼的LD_(50)分别为7.90×10~8 CFU/mL和1.14×10~(11) CFU/mL,与感染大肠杆菌相比,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招募嗜中性粒细胞的速度更快,且数量更多。RT-qPCR结果发现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在相同时间点能够激活更高的il1b和il10基因的表达,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建立的副溶血弧菌-斑马鱼幼鱼耳泡局部感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嗜中性粒细胞清除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动态过程,以及深入揭示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为建立创伤弧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根据编码创伤弧菌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ase Beta Subunit,gryB)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RPA特异性引物,建立创伤弧菌gryB基因的RPA检测方法并测试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应用效果。结果发现,建立的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好,能够从创伤弧菌中检测到234 bp的特异性条带,仅需在37℃下恒温反应40 min,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该方法的灵敏度与PCR相当,可达到0.1 ng/μL,应用检测结果也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当。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检测gryB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3.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4.
李成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1,36(3):355-373
2003年以来, 海参产业发展速度和拓展规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国内形成了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养殖之后"第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伴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扩大, 病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已逐渐成为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威胁巨大, 其中以腐皮综合征最具代表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刺参Apost... 相似文献
145.
146.
采用肠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2种方法,对从3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分析;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5株副溶血性弧菌REP-PCR指纹图聚谱共分为3大类,其中底泥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海水中的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虾样品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ERIC-PCR指纹谱型也聚类为3大类,在海水和底泥中的优势谱型均为Ⅰ类型,但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多样性较海水中丰富,虾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表明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型不同,进而推测不同类型谱型的菌株耐冷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7.
对2012—2013年浙江省凡纳滨对虾( L itopenaeus vannamei)主要养殖区的红体病虾进行病原鉴定及其分子特征与耐药性研究,并与201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 Vitek 、16S rRNA 序列分析与病毒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2012—2013年在红体病虾中同时检测出副溶血弧菌( V ibrio parahaemolyticus)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 IHHNV ),而2011年在红体病虾中仅检测出副溶血弧菌,未检测出 IHHNV ;3年均未检测出桃拉综合征病毒( Taura syndrome virus , TSV)和白斑综合征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 WSSV ).基于 dnaE‐gyrB‐recA‐dtdS‐pntA‐pyrC‐tnaA 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具有较高水平的分子多样性:2011—2013年各年的分离株均分属多个序列型( sequence type ,ST ),来自位于进化树不同亚枝、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克隆;2012—2013年的分离株经历了较高水平的分子变异,其中 ST918与 ST919为首次报道的副溶血弧菌新 ST ;2011年分离株与2012—2013年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和序列型特征具有较大差异,ST414与 ST114分别代表2011年与2012—2013年红体病的优势 ST .2011—2013年的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均属于大流行群,并具有相同的毒力基因谱( tlh+ tdh- trh- T3SS1+ T3SS2-),tdh与 trh的缺失并未影响细菌的致病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呈现加重趋势.说明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亟须建立红体病病原监测体系,并探明细菌性病原与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对致病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机制,以提出综合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钙含量,结果表明,钙的质量浓度为0.5~10μg噬菌蛭弧菌10μg/mL时,质量浓度与 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与高锰酸钾法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法相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9.
噬菌蛭弧菌(下简称蛭弧菌)是Stolp等(1962)在德国土壤中于一种植物假单胞菌上发现的一类细菌的寄生菌.蛭弧菌比通常的细菌小,有似细菌病毒(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细菌特性,寄生和裂解(溶菌)宿主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0.
<正>七、制剂与菌种选择(一)蛭弧菌制剂蛭弧菌有3个重要的种,其模式菌株是Bdellovbrio bacteriovo-ru。Bacteri意为细菌,ovoru意为捕食。Bdellovbrio bacteriovoru的原意为类似水蛭样的细菌食者。1981年,秦生巨等在国内首次报道对这类的研究时,鉴于Bdellovbrio bacteriovoru有类似噬菌体寄生和溶解细菌的特性,但它又具有典型的菌细胞结构,故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