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4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57篇 |
基础科学 | 48篇 |
58篇 | |
综合类 | 2132篇 |
农作物 | 26篇 |
水产渔业 | 726篇 |
畜牧兽医 | 7965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282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513篇 |
2013年 | 505篇 |
2012年 | 779篇 |
2011年 | 857篇 |
2010年 | 698篇 |
2009年 | 773篇 |
2008年 | 729篇 |
2007年 | 605篇 |
2006年 | 636篇 |
2005年 | 574篇 |
2004年 | 444篇 |
2003年 | 414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1应激该病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子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急状态"时,立即出现的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引起机体 相似文献
122.
1 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高温时,猪群采食量减少,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增加油脂含量,添加一些抗热应激制剂.每吨全价饲料添加碳酸氢钠3千克、50%维生素E 200克和包被的维生素C 200克.同时,夏季怀孕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容易造成初生重小、分娩乏力、产程过长、死胎和弱仔增多、仔猪易腹泻及断奶体重下降等,建议怀孕中前期母猪料中添加专用生理调整营养添加剂1千克/吨,产前4星期母猪和哺乳母猪料中添加3千克/吨,有效促进母猪泌乳,初生重大而均匀,仔猪断奶窝重不下降,母猪断奶后不掉膘,发情快. 相似文献
123.
提高种猪繁殖成绩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现阶段规模化猪场都经过了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由于受高温、高湿及雷电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场公猪精液合格率下 相似文献
124.
母猪无乳综合症是母猪产后的常见病之一。夏季的发病率较高,其它季节也时有发生,主要见于初产及老龄母猪,管理状况不同的猪场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场发病率高达50%,有的场却很少见到。其特征主要是母猪产后1-3天,泌乳逐渐减少,厌食、精神萎靡,不愿让仔猪吮乳。仔猪无法吃到足够的母乳,体质衰弱,导致成活率降低和生长速度缓慢,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5.
126.
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是一种怕热不怕冷的反刍动物,在5~20℃范围内是奶牛最适宜的生理活动温度,其消化、泌乳、繁殖等各种生理功能都能正常进行.当盛夏来临,气温超过25℃时,对奶牛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热应激反应,随着气温的升高应激反应也越强烈,可引起奶牛体温升高(39.5~41℃),致使奶牛精神不振,不愿运动、爬卧不起、呼吸加快、心律增速、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体况渐瘦、体重下降;泌乳量减少,乳品质量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奶牛死亡.所以进入夏季后,必须引起各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户高度重视,加强盛夏期间的奶牛饲养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奶牛热应激反应,保障奶牛安全过夏,减少损失,增加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7.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2009年12月我区某猪场饲养的断奶仔猪于5天内死亡36头,最多l天死亡15头,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8.
129.
<正>夏季高温造成畜禽热应激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降低环境温度是缓解热应激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不可行或成本太高而难以应用。因 相似文献
130.
猪的免疫是养猪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经过免疫注射的猪只都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笔长期在基层牧场工作,有时碰上免疫失败问题,苦于理不清头脑,有时茶饭不香,彻夜难眠。在实践工作中常常因各种因素与操作方法的不妥而使免疫失败,爆发传染病,给猪场造成惨重的损失。因素方面包括母源抗体、疫苗质量、疫苗选择不当(疫苗血清型的差异)、猪群中有寄生虫(尤其是弓形体或附红细胞体等血液寄生虫影响)、某些疾病的早期感染、怀孕猪只胎盘带毒(病毒如猪瘟、伪狂犬病和繁殖呼吸综合症等);操作方法方面,如态度粗暴使猪只产生应激、疫苗保管与使用不当、疫苗剂量过大、过小产生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因此仔细分析和了解造成猪只免疫失败的原因,适当运用预防措施是搞好猪只免疫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