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90篇
水产渔业   575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为了解音响驯化技术对南海北部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的驯化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200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4.4~6.6 cm的真鲷幼鱼进行连续8 d音响驯化,结果表明:对照组(无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试验期间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在驯化期间出现次数最大的区域逐渐向声源靠近。驯化期间试验组真鲷幼鱼的反应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反应时间无明显变化,驯化全过程反应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驯化期间聚集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聚集时间无明显变化,从第3天起快于对照组;停留时间从第3天增加明显并远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第4天后聚集率无明显变化,整个驯化过程,试验组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200 Hz方波连续音对南海北部真鲷幼鱼具有明显的驯化效果,且在驯化4 d后真鲷幼鱼即可建立明显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772.
依据耳石日轮研究了采自长江的草鱼幼鱼的年龄生长。幼鱼期的生长符合线性或指数模型。体长和体重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 2 0 85mm/d和 1 2 47g/d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 2 48%和 7 6 9%。  相似文献   
773.
本研究利用1个短期氨基酸吸收实验,通过对异育银鲫幼鱼和草鱼幼鱼投喂含晶体赖氨酸/蛋氨酸以及含微囊赖氨酸/蛋氨酸的饲料,在最后一次投喂后0.5h,1h,1.5h,2.5h,3h,6h和9h分别取血样,通过测其血浆中游离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晶体氨基酸和微囊氨基酸均可提高试验鲫鱼和草鱼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浓度;相对而言,添加微囊氨基酸的效果优于添加晶体氨基酸.  相似文献   
774.
我国的广盐性鱼类养殖真正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首先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番禺、珠海、深圳等市 ,依托在珠江口两岸围垦起来的咸淡水池塘而兴起。养殖品种开始是传统养殖的鲻、鱼 ,到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在珠江口两岸咸淡水池塘放养草鱼、罗非鱼 ,养成的草鱼体色泛黄 ,被称为“金鲩” ,出口港澳 ,很受欢迎。到 80年代中期 ,又进口尖吻鲈苗 ,以及当地捕捞花鲈苗 ,加上人工繁殖加州鲈苗放养 ,号称河口池塘养“三鲈” ,风靡一时。到 80年代后期以来 ,又陆续增加黄鳍鲷、平鲷、灰裸顶鲷、紫红笛鲷、卵形鲳、红拟石首鱼、金钱鱼、细鳞、…  相似文献   
775.
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rmorata)幼鱼在3种不同放养密度下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进行了对比试验.培育60 d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密度为每667 m~2水体放养30 000尾比放养10 000尾或50000尾更为合适,幼鱼成活率分别为91.3%、88.9%和85.7%.  相似文献   
776.
美洲斑潜蝇的幼鱼发育历经仔鱼前期、仔鱼期和稚鱼期3个阶段。在水温14.0℃~27.5℃的条件下,各阶段分别历时6天、6天和30天。3个阶段结束时,全长分别为6.2mm~7.0mm,7.8mm~8.6mm,15.0mm~17.0mm。幼鱼避光反应在出膜后2天、刚能自由运动时就已出现,同时开始集群,集群现象终生存在,成鱼有所减弱。幼鱼发育结束的标志是胸部吸着器形成。  相似文献   
777.
通过活体观察和Bouin's液固定对乌苏里江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进行观察,确定尖吻细鳞鲑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形态特征以及仔、稚、幼鱼的发育特点,并将尖吻细鳞鲑与其它几种鱼类进行比较,探讨破膜所需时间与卵子性质和孵化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成熟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卵径为(4.32±0.21)mm,含有大量卵黄,卵的比重大于水,属端黄卵,卵膜厚,无黏性,有弹性;受精卵在水温6.010.7℃条件下,历时597 h孵出,有效积温为190.79℃.d;尖吻细鳞鲑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等6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10.67±0.02)mm,破膜第13天仔鱼出现鳔并开始上浮,第14天仔鱼卵黄囊吸收完全,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破膜后第25天稚鱼体侧出现幼鲑斑,第35天各鳍发育完全,进入幼鱼期,此时鱼体外观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778.
《淡水渔业》1974,(8):F002-F002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于1973年秋至1974年春进行了中华鲟幼鱼培育试验,现已初获成功。幼鲟生长已达380——400毫米,体重达120——225克。现已进入水库成鱼试养和江河放流增殖鲟鱼资源的阶段。  相似文献   
779.
780.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七星鲈、海鲈,是广温、广盐性的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具有体色鲜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养殖中,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性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呈上升趋势。因此国内外学者认为花鲈是今后集约化养殖最有希望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