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3篇 |
1篇 | |
综合类 | 190篇 |
水产渔业 | 575篇 |
畜牧兽医 | 87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61.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3 HUFA呈显著上升趋势。各组织中DHA/EPA不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鲷幼鱼[(8.08±0.09) g]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n-3 HUFA的需要量为0.87% DM;(2)黑鲷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在n-3 HUFA>0.92%时有显著下降(P<0.05);腹腔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随饲料中n-3 HUFA的添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高含量n-3 HUFA(0.94%)可使HSL活性增加近一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通过同步调控脂肪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影响黑鲷幼鱼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762.
为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青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采用自制的配合饲料,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每天1、2、3、4、5次的投喂频率饲养5组青鱼幼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0.61 g)45 d。试验结果:随着投喂频率由每天1次增至3次,青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贮积率均显著提高(P0.05)。但当投喂频率由每天3次增至5次,这些指标在不同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全鱼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在不同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不同投喂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灰分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表明,青鱼幼鱼适宜的日投喂频率为3次。 相似文献
763.
764.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放养在虾塘中,与对虾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底栖藻类、有机碎屑,减少因沉淀在塘底的饵料腐败变质而引起水质恶化和虾病.大弹涂鱼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兼食蓝藻,营养级低,食物链短.它的食性从仔、稚鱼的肉食性转变为幼鱼的植物食性,从幼鱼直到成鱼,保持植物食性不变.因此,它不但不摄食仔虾,更不会与对虾争食,而且可与对虾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可与大弹涂鱼混养的对虾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 相似文献
765.
浙江省沈家门沿岸水域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与重捕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斑鱼属(Epinephlus)是名贵的岛礁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暖水域,栖息场所为沿岸岩礁、珊瑚礁岩穴或缝隙,一般为夜行性,白天隐藏于岩穴中[颜枝麟1979]。石斑鱼渔业生产实践证明,某一渔场一经开发利用若不加以繁殖保护,资源容易衰败,因此进行增殖放流十分必要。1980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曾对石斑鱼成鱼作过试验并取得重捕结果[薄治礼等1983],日本德岛县水产试验场鸣门分场曾于1989年5月底在鸣门海峡附近的龟浦港进行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周晨光1990]。这项工作我国比日本早些,1987年… 相似文献
766.
767.
768.
769.
770.
鲥鱼幼鱼池塘驯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鲥鱼幼鱼池塘驯化养殖试验王汉平,陈大庆,钟鸣远,邱顺林,黄木桂,麦家伯,张邦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鲥鱼(TenuealosareevessiiRichardson)是我国名贵洄游性鱼类,但近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