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现状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汤建华  周瑾 《海洋渔业》1999,21(4):173-174
<正> 一、90年代以来东海区小黄鱼渔业概况 1990~1996年,东海区小黄鱼产量连年上升,从1990年9223t增至1996年94977t,增加9.3倍,增幅最高的年份为1994年,达94.34%,其次为1991年的83.90%。1997年产量首次下跌,跌幅8.29%,1998年产量又开始回升,达107800t,创下历史新高,与1997年相比增加23.75%(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2.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黄海海州湾小黄鱼幼鱼的食性及其随体长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根据2008年7月和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体长20~110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体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桡足类、糠虾类和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个数百分比为99.50%。优势饵料有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小黄鱼幼鱼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增长都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加,食物中虾类和鱼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桡足类和糠虾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80mm后有明显的增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在体长达到80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可以认为,小黄鱼幼鱼食性的转变与其体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应用改进的Leslie法估算东海区小黄鱼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寒野  刘勇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12,34(3):357-360
针对Lesile法未考虑自然死亡因素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形式的Lesile法,使得该方法也能适用于长渔获周期的资源群体,并结合2009~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评估的渔业统计结果和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估算东海区小黄鱼(Lartmichtlys polyaetis)资源量。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开捕后可供利用的小黄鱼资源量为16.99×104t,到4月底余存4.65×104t,年平均资源量7.70×104t,最大持续产量8.93×104t,全年开发率达到0.87,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25.
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小黄鱼的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及体高)为对象,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此衡量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小黄鱼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目标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雌性:30.598%;雄性:27.055%),形态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雌性:9.941~12.543;雄性:8.170~13.295)。小黄鱼的雌雄样本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雌性样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526 6~0.681 2之间,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而雄性样本的关联度在0.528 4~0.711 6之间,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8个形态性状在雌、雄样本中均是全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体长次之,头长最低,而其余性状在雌、雄样本中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为小黄鱼良种选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6.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根据2017——2018年共4个季度在江苏海域(31°45′N~35°00′N、119°30′E~125°00′E)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规律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与冬季小黄鱼经过夏季索饵育肥,平均体长(秋季103.04 mm,冬季96.20 mm)、平均体质量(秋季19.62 g,冬季16.35 g)均达到全年高值;春季样品性腺成熟度最高,36.1%的样本仍处于产卵期,冬季次之;摄食等级方面,春、秋季小黄鱼摄食等级高于夏、冬季;性比方面,4个季节及年度间雌雄比例变化不大且雄鱼数量多于雌鱼。2)江苏海域小黄鱼春季产卵场主要位于长江口以北邻近海域(32°00′N~33°15′N、121°30′E~122°15′E),夏季索饵场主要分布于大沙渔场南侧(32°00′N~33°00′N、123°00′E~124°30′E)及吕四渔场北部外侧海域(33°30′N~34°00′N、121°30′E~122°00′E),秋季索饵场位于连青石渔场东南侧海域(34°...  相似文献   
27.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年3月至2002年1月在黄海中部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列联表检验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食物组成和摄食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磷虾类和虾类)和鱼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二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7.45%.优势饵料种类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小黄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季主要以虾类为食,其它季节则主要以磷虾类为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夏季的食物组成与秋、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黄海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8.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和优势鱼种,在食物网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的肌肉脂肪酸含量并分析其组成变化特点,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源指示功能开展小黄鱼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肌肉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7∶0、C18∶1n9c、C18∶3n3、C16∶1n7、C20∶1、C20∶4n6、C20∶5n3(EPA)和C22∶6n3(DHA)等,其中C16∶0含量最高(23.12%),其次为C18∶1n9c(16.67%)、C16∶1n7(11.45%)和C22∶6n3(11.40%);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平均含量达到60.20%,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39.80%),DHA和EPA在机体中含量占比达15.54%,体现出小黄鱼肌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体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绝大多数特征脂肪酸在各季节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而120~139 mm体长组和>180 mm体长组的C16∶1n7、C20∶1和C18∶1n9c在冬季的含量显著小于其他季节;基于脂肪酸食源指示功能,小黄鱼属于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鱼类,初始碳源包括浮游硅藻类、甲藻类和底栖生物等。本研究利用了特征脂肪酸稳定指示食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补充和验证文献资料中小黄鱼的胃含物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9.
桁杆张网渔具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曲线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桁杆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25mm、30mm、35mm、40mm以及45mm网目大小)、不同网目形状(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菱形网目网囊对黄鲫和银鲳的50%选择体长(或叉长)比相应方形网目的大(分别为3.79%和31.25%),而对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比相应方形网目小(7.92%);各菱形网目对黄鲫、小黄鱼和银鲳的选择范围都比相应方形网目大(分别为20.76%、5.36%以及45.99%)。这与传统认为方形网目选择性优于菱形网目的观点存在差异。通过讨论,认为黄鲫和银鲳体形较扁,游泳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网囊结构改革时,不能盲目遵循方形网目优于菱形网目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30.
《农技服务》1994,(6):32-33
<正> 1.优质海产品求大于供,低值鱼价稳中有升。由于近海渔场资源衰退,传统的鱼汛生产欠佳,优质海水鱼明显减少。东海区带鱼产量约1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带鱼以中带为主.大带仅占三成。大小黄鱼减产。这就是说,仅以海捕优质鱼的产量远不及市场的需求,缺口相当大的状况近期内不会改观,优质海产品商场仍旧是求大于供,价格坚挺。价格比较适中的或低廉的黄梅鱼、小杂鱼、一此杂蟹等低值水产品的价格,由于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整个副食品市场价格的影响,亦将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