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2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7篇
  32篇
综合类   90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470篇
畜牧兽医   54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试验以0.81 g凡纳滨对虾仔虾为对象,研究在盐度30 mg/kg条件下饲料糖脂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蛋白水平为41%,糖脂比分别为4.01∶1、3.29∶1、2.78∶1、2.21∶1、1.75∶1、1.42∶1。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结果显示:(1)投喂糖脂比为3.29∶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显著高于糖脂比为2.21∶1、1.42∶1的饲料组(P<0.05)。投喂糖脂比为2.78∶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糖脂比为4.01∶1、3.29∶1的饲料组(P<0.05)。(2)投喂糖脂比为4.01∶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糖脂比为1.75∶1、1.42∶1的饲料组(P<0.05)。投喂糖脂比为4.01∶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投喂糖脂比为3.29∶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肝糖原显著高于糖脂比为1.42∶1的饲料组(P<0.05)。(3)投喂糖脂比为1.42∶1的饲料组凡纳滨对虾血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糖脂比为1.75∶1的饲料组(P<0.05)。投喂...  相似文献   
82.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83.
中国对虾育苗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调研和试验资料,利用非线性积温模型,模拟了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所需天数与水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亲虾产卵孵化期的气候决策模式;并应用模式计算出了我市亲虾产卵孵化的适宜时段。为亲虾适宜产卵孵化期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4.
凡纳对虾小触角表面结构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70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2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85.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溶珊瑚弧菌(V. coralliilyticus)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法结合PCR荧光定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评价了嗜酸乳杆菌对上述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哈维氏弧菌的菌量显著高于在好氧环境培养后的菌量(P<0.05)。不同培养基配比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嗜酸乳杆菌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处理组的弧菌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高菌量组的有益菌属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对上述3...  相似文献   
86.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 (You Only Look Once)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改进YOLOv8网络从对虾夜间水面红外图像中进行前景提取,再利用Farneback光流法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对虾视频片段的运动特征与图像纹理特征,利用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构建训练数据集,训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用于检测对虾视频片段,实现对正常与发病的对虾视频片段的检测分类。[结果和讨论]训练好的SVM分类器在300个测试样本上的表现为检测准确率平均值为83%,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检测误差主要是将发病片段错误地检测为正常片段。该误差主要受水面对虾数量和视频影响。[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对虾发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但受条件限制,仅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下进行了...  相似文献   
87.
采用传统煎煮法提取海巴戟果有效成分,以副溶血性弧菌为试验菌株,将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率作为检测指标,探讨海巴戟果热水提取物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 表明,海巴戟果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5.00 g·L-1,最小杀菌质...  相似文献   
88.
87 对虾同时发生两种病怎么办? 如果发现对虾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则应该找出主次矛盾,顺次进行治疗.也可采取内服外用相结合的药物治疗措施.如养殖池中的对虾既患有纤毛虫病,同时又患有肠炎,则要具体分析,如果患肠炎的虾占多数,且纤毛虫病不甚严重,这时就应该首先治疗肠炎,也可以通过内服外用药物同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9.
对虾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 《河北渔业》2006,(12):1-4,39
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对虾养殖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0.
59 内陆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养殖能否投喂鲜活饵料? 内陆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必须注重养殖前期的基础饵料生物培育,在养殖中后期,全部投喂人工合成的全价颗粒饵料,不提倡使用鲜活饵料.已有研究表明,鲜活饵料如白虾、毛虾、糠虾、卤虫是HHNBV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蓝蛤是HPV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其它鲜活饵料虽未检出,但不能否定.所以,为防止病从口入,应慎用鲜活饵料.再者,鲜活饵料在炎热的夏天易变质、腐烂,败坏水质,从而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