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5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528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427篇
基础科学   5篇
  260篇
综合类   1734篇
农作物   279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1115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史鹏飞  李旺  樊文娜  杨怡欣  石亚奇 《中国饲料》2023,(21):167-171+194
苜蓿秋眠性是苜蓿一种生长特性,是苜蓿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休眠方式,和日照长度及光周期敏感度有关。本试验研究沉默光敏色素A、B基因对苜蓿光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检测phyA、phyB基因沉默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光受体基因phyA、phyB、CRY2B、FHY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秋眠型紫花苜蓿phyA沉默的转基因植株T1、T2代phyA、FHY1的表达量下降(P <0.05),phyB、CRY2B的表达量上升(P <0.05);非秋眠型紫花苜蓿phyA沉默的转基因植株T1代phyA、FHY1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0.05),但phyB、CRY2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非秋眠型紫花苜蓿phyB沉默的转基因植株T1代phyA、FHY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但phyB、CRY2B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0.05)。在光信号转导途径,phyA、FHY1基因表达趋同,phyB与蓝光受体CRY2B基因表达趋同,沉默光敏色素A、B对几个光受体基因表达量均产生影响,phyA、phyB、FHY1、CRY2B之间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2.
试验旨在研究RNA m6A修饰相关基因去甲基化酶Alk B同源蛋白5(Alk B homologue 5,ALKBH5)、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METTL14)和成肾细胞瘤1-结合蛋白(Wilms’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在鸡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骨骼肌m6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金茅花鸡12(E12)、14(E14)、16(E16)、18(E18)胚龄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以及其在鸡成肌细胞50%、100%增殖期和1、2、3、4、5 d分化期的mRNA表达水平;随后,利用m6A甲基化试剂盒检测金茅花鸡E12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6A甲基化修饰水平,与m6A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6A去甲基化基因ALKBH5和FTO mRNA表达水平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显著上调(P<0.05),即在E12、E14低表达,E16、E18逐渐上调,1日龄达到最高。m6A甲基化写入基因METTL14、METTL3和WTAP mRNA表达水平在E12、E14、E16逐渐上升,E18下降,随后至1日龄表达量回升。在细胞增殖过程中,ALKBH5、FTO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表达均上调;在细胞分化过程中ALKBH5和FT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分化第5天达到最高。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细胞诱导分化的1、2、3、4 d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而在诱导分化的第5天有所回升。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腿肌和胸肌m6A甲基化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著下降(P<0.05),至1日龄达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骨骼肌RNA m6A甲基化水平与m6A去甲基化修饰基因ALKBH5、FTO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推测m6A甲基化修饰与鸡骨骼肌发育相关,而去甲基化基因ALKBH5、FTO可能通过调控RNA m6A甲基化水平,影响鸡骨骼肌发育。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鸡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肉鸡对热应激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分子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近期,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微阵列法分析了热应激对黄羽肉鸡脑、肝脏和腿肌3种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构建了3个组织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与热应激相关的基因和功能群。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GENE》。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纽荷尔’脐橙果实发育过程柠檬酸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赣南脐橙‘纽荷尔’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脐橙果实中有机酸组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了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纽荷尔’脐橙果实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奎尼酸次之,苹果酸最少。伴随着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奎尼酸和酒石酸含量则呈下降的趋势,总有机酸及可滴定酸的变化趋势与柠檬酸的变化趋势一致;Cit CS1的转录丰度呈现不规则的表达模式,而Cit CS2的转录丰度变化不大,中期略有下降,呈现相对稳定的表达模式;Cit Aco1呈前期低丰度表达,后期高丰度表达,而Cit Aco2从盛花后60 d到成熟呈平稳上升趋势,伴随果实发育,Cit Aco3相对表达量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果实中Cit IDH1和Cit IDH3的相对表达量呈平稳上升的态势,而Cit IDH2的相对表达量在整个发育阶段比较低;Cit GAD4呈高丰度表达的态势,且变化幅度比较大,在盛花后120 d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但果实中Cit GAD5的相对表达量一直较低,且伴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脐橙果实中Cit GS2表达水平略低,在整个发育阶段呈现先平稳上升再平缓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发育成熟,柠檬酸降解,总有机酸含量下降,这种变化与柠檬酸合成无直接关联,而对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所影响,尤其是Cit Acos、Cit IDH1、Cit IDH3与Cit GAD4的表达水平随着柠檬酸的下降而不断升高,可能是影响‘纽荷尔’脐橙果实成熟过程有机酸含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5.
捕光复合物蛋白(LHCP)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水稻基因组信息,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黄华占、长雄蕊野生稻及其杂种F_1为试验材料,克隆了水稻Lhcb2基因,并对其基因内含子信息、蛋白序列特征、进化树、蛋白结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Lhcb2基因全长880 bp,含有1个长98 bp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水稻LHCB2与13个其他植物的LHCB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68.78%。进化树分析显示,水稻LHCB2蛋白与同属禾本科的毛竹和麻竹亲缘关系最近,与低等植物团藻亲缘关系最远。水稻LHCB2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为28 495.40,理论等电点为5.62,具有2个无序化区域,无序化比例为30.04%;水稻LHCB2蛋白三级结构有2个β折叠和3个α螺旋组成。Lhcb2基因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长雄蕊野生稻和杂交F_1代植株叶片中表达量分别为黄华占的1.22和1.96倍。长雄蕊野生稻中的叶绿素a和b、色素、类胡萝卜素等均高于黄华占及其杂交F_1代。长雄蕊野生稻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为另2份水稻材料的1.13和1.75倍,叶绿素b含量为1.10和1.60倍,色素含量则为1.13和1.72倍。  相似文献   
46.
正獭兔,学名力克斯兔,因其皮毛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故被称之为獭兔。獭兔除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外,皮板轻柔,被毛品质具有"短、绒、密、平、美、牢"等特点,是在国际裘皮市场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一种优质、经济的裘皮原料,广泛应用于服装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我国獭兔养殖业概况目前,我国獭兔年饲养量约5000万只左右,年产獭兔皮3000万张左右。獭兔养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  相似文献   
47.
48.
中华绒螯蟹在咸水中交配产卵,经历幼体发育阶段后迁移到淡水中生长,其生命周期经历了较大的盐度变化。目前,关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行为、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已经获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与结果,但仍缺乏系统性总结。运用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某些关键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从而从分子水平上阐释其渗透压调节机制及抗逆机制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9.
张全艳  刘晓  于建强  胡大刚  郝玉金 《园艺学报》2016,43(11):2073-2078
从‘嘎拉’苹果中克隆了一个MYB转录因子基因(序列号:MDP0000894463)。该基因包含长为729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3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26.34 kD,等电点为9.2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一MYB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MYB73同源序列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MdMYB73。功能域分析表明,MdMYB73蛋白含有保守的R2R3-typeMYB绑定域。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dMYB73在苹果的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在叶片和花中表达相对较高;MdMYB73的表达明显受盐胁迫的诱导。将异位表达MdMYB73的拟南芥幼苗进行抗盐鉴定,结果表明MdMYB73负调控拟南芥盐胁迫抗性;同时,AtSOS1,AtSOS3和AtNHX1抗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明MdMYB73可能负调控SOS反应,影响拟南芥抵抗高盐胁迫过程。将MdMYB73基因遗传转化苹果愈伤组织,抗盐表型分析表明,MdMYB73过量表达也明显降低了转基因愈伤组织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50.
WDR43(WD Repeat Domain 43)是一种核糖体生成因子。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WDR43序列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牦牛组织和早期胚胎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从而为研究WDR43在牦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选取30~90 d胚龄左右的牦牛胎儿(n=2)和3~4岁健康的母牦牛(n=2)作为材料,克隆获得牦牛WDR43的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WDR43功能并通过qRT-PCR获得WDR43在牦牛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WDR43编码区长度为2 046 bp,编码681个氨基酸,该序列有45.23%可能形成无规则卷曲,29.37%形成α螺旋,20.41%形成延伸链,4.99%形成β-转角。WDR43总体带正电荷,属于不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WDR4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牛、山羊、绵羊和野猪WDR43基因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85%、98.53%、98.09%和93.83%。WDR43在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并且在早期胚胎过程中均有表达,说明WDR43可能参与了牦牛的早期胚胎发育。本研究成功获得了牦牛WDR43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