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6篇
  18篇
综合类   75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标志着以农村为突破口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成熟。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培训学习、物质保障、基层政权制度建设、文化阵地占领的途径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服务人民能力、基层政权领导能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2.
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含义是社会内部各群体之间利益均衡和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建国以来,有关农民问题的立法不仅在数量上与农民人口不成比例,而且立法层次较低,多是一些政策性的文件和规定,且有许多与城市居民相比不平等甚至是歧视性的规定。建立法治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3.
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事关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创建和谐社会战略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当前我省劳务输转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加强我省农村劳动力输转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河南农业》2007,(3):4-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  相似文献   
105.
就如何办好图书馆讲座工作从选题、组织、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江胜才  叶媛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95-5895,5917
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运用给农民带带的喜悦及烦恼。针对农业科技化后农民的出路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7.
张彦丽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2-11264
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农民由于医疗保障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均偏低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等原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普遍。为此,应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调整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卫生防疫系统建立,规范发展各类补充医疗保险项目,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8.
在科学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 农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本文从科学素养与解决“三农”问题之间的联系论述当前农民科学素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分析了农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 提出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9.
徐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40-6242
在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中原崛起与构建和谐社会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在实践中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因此,只有构建起了和谐社会,河南才能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10.
对和谐社会条件下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军 《甘肃农业》2006,(10):38-40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健发展的基石。作者通过对我国目前城乡教育资源不公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